第471部分(第3/4 頁)
就是與朝廷一起開疆拓土。”
“墾荒商行從民間募集銀錢,再從民間招募護衛,加上墾荒商行內有著管理經驗的人員,將與官軍一起,攻略到境外。比如說:此次出征朝鮮,就是水師陸戰隊與墾荒商行同時出征。”
“這麼一來,官軍只管打仗,而打下的地盤就由墾荒商行來守禦和管理。這即節省了兵力和軍費,也動用民間之力一同開發新的疆土。等到攻下了朝鮮,墾荒商行只要向朝廷支付清軍費,就可獲取朝鮮一定時間的開發權。這樣對朝中花銷基本形不成什麼壓力,而且在以後,朝廷還能在墾荒商行的股金分配和朝鮮稅收上得益。”
聽到這裡,薛呈麟就有了疑問:“父皇!萬一官軍戰敗,未獲得朝鮮,那麼投入金錢到墾荒商行的百姓不就血本無歸了嗎?而且他們又怎麼知道墾荒商行收益多少呢?”
“麟兒!你真不錯!這問題問得好。”吳世恭笑道,“要賺錢,尤其是賺大錢,不承擔風險又怎麼行呢?但你要記住:投入到墾荒商行的百姓,有許多會同樣到達朝鮮,共同去經營朝鮮的產業,就算墾荒商行想玩什麼么蛾子,在人多眼雜之下,照樣無所遁形。而朝廷的收益其實就有千千萬萬的百姓來監督,並不需要我們去關心。”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你永遠記住:一個人無論是說什麼話,還是做什麼事,其實都不能證明他的內心想法。可是隻要他拿出了自己的錢,那就鐵板釘釘說出了他的想法。沒有人肯把自己的家產白白浪費的。所以說,只要墾荒商行開發的股票賣得好,那就證明了此戰贏面很大。如果股票滯銷,那我們就要謹慎了,有時候那些可打可不打的仗,就情願不打了。這樣也能使那些好大喜功、費糜國庫的仗不會發生,這也是朝廷宣戰的一大參考。”
薛呈麟聽的是津津有味,直到吳世恭全部說完,他才滿意地說道:“原來是父皇深謀遠慮,孩兒知曉了。不過父皇所說與幾位先生所授的治國之法有所不同。”
吳世恭點點頭,說道:“其實幾位先生所教授的無大錯。除了帝王權術與官員權術有所不同之外,麟兒你還要記住:對內,就要照著先生的話去做,以仁愛治國。可是對外,就是要鐵血,就是要掠奪。內外一定要有別!”
接著,吳世恭轉過頭,對記錄《起居注》的翰林說道:“穆先生!等會兒您把這段話整理一下,交由太子學習。”
“是!皇上!”那位翰林立刻起立躬身,答應了下來。
然後,吳世恭又對薛呈麟說道:“以後你有什麼不懂的事,可以來隨時問朕。等到哪一天你有自己的見解了,那就是你即位的時候到了。到了那個時候,朕與你的母后就可以放心遊玩了。哈哈哈——!”
“是!父皇!”薛呈麟也是躬身行禮道。可接著,他又想到了一個問題,“父皇!境外疆域,路途遙遠,如那裡的掌管起了異心該怎麼辦呢?”
“既然是孤懸海外,所以咱們大平朝才需要強大的船隊嘛!”吳世恭立刻回答道。
“哈哈哈——!”倆父子立刻是大笑了起來。(未完待續。。)
第九百二十九章清軍的戰役計劃
穹源元年三月初二日,多爾袞帶著二千親軍來到了鎮遠城,視察清軍對鎮遠城的圍困戰戰況。
在新年前後,多爾袞其實就決定調集大軍,要徹底拔除寧遠、鎮遠兩城。對於滿清來說,這兩座堅城就是如鯁在喉,卡的遼東的滿清是十分難過,咽又咽不下,吐又吐不出。
但是讓多爾袞難過的是,他又不能在冬季開戰。雖然在冬季,因為勞力充足、道路堅硬,本來就是一個打仗的季節。然而也是因為地面堅硬,就絕不能展開對寧遠、鎮遠兩城的戰鬥。
對於一心死守的堅城,清軍並沒有多少攻城的良策。換句話來說,天下也沒有什麼軍隊,有什麼攻城的良策。比如說:當年的汝寧軍在武昌城腳下就是一籌莫展的。
而在以往的戰例中,清軍攻堅城成功,無非也就是採用兩種方法:內間獻城和長期圍困。清軍是絕不肯用蟻附法攻城的,因為對於滿清來說,八旗旗丁人數太少,他們絕對損失不起。所以說,冬季就沒辦法施展圍困戰,那堅硬的地面也太難開挖了。
不過一等到開春,多爾袞就毫不猶豫地下令集結大軍,出兵圍困住寧遠、鎮遠兩城。不過從這一出兵的季節也可以看出,多爾袞的決心下得很足,他已經準備犧牲滿清的一年的生產,來換取攻陷這兩城,以此來達到遼東和關外的統一。
不過讓多爾袞慶幸的是,上次的入口之戰收穫簡直是太大了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