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九月六日,後金大軍出征察哈爾。二十日進擊席爾哈、席伯圖、英、湯等處,俱下。
第二天追至興安嶺,獲人畜無計其數。十月中旬勝利而歸。這次出征,後金既打擊了大敵察哈爾,也進一步鞏固了對已歸服的諸部蒙古的統治。
不久,皇太極派阿什達爾漢到這些地方宣敕,以後如徵察哈爾,凡管旗諸貝勒年七十以下,十三以上,俱從徵,違者罰馬駝,不至約會之地者也罰馬。
皇太極的這次出征,已經完全把林丹汗的察哈爾部給打垮了。雖然林丹汗依然逃走了,但在以後,直到林丹汗病死的歲月中,林丹汗再也沒有對後金軍隊有著任何的威脅。
更為可怕的是,因為後金軍隊的武力威懾和皇太極等滿族貴族和蒙古貴族一系列通婚等懷柔手段,滿族和蒙古族形成了一個緊密的軍事集團。而蒙古部落掌握的長城各口也對後金軍隊是完全開放了。
而皇太極的後金軍隊所有的舉動,因為那無人區的存在,和那些遼東軍將為了儲存實力不肯派出探子進入無人區進行偵察和絞殺戰,所以,明朝的遼東軍隊對皇太極的後金軍隊的動向是一無所知。
袁崇煥這些遼東的官員和軍將,只是從表面上感覺到,後金軍隊對他們的騷擾是少了許多。可是他們並不知道,後金軍隊的主力早就出徵攻打蒙古察哈爾林丹汗去了。
因此,在崇禎元年的年尾,因為根本就沒有得到任何不好的訊息,所以京城裡的崇禎皇帝和諸位大臣都是覺得天下都是風平浪靜的。他們不知道,從即將到來的崇禎二年開始,整個大明朝將在時代的衝擊下,立刻就風雨飄零起來了。
不過,我們的吳世恭卻在崇禎元年的年尾,碰到了一樁煩心事。
第一百三十六章哭笑不得的剿匪
秋收後的某一天,吳世恭在千戶所堡壘裡,收到了縣令餘子璉派來的衙役傳來的口信:讓吳世恭到縣衙裡去議事。
知道了餘子璉當了縣令以後,吳世恭和餘子璉就是當著對方不存在似的,老死不相往來。誰也不願意給自己心中添堵。
而這次餘子璉主動派人來找吳世恭,並且派的是縣衙裡的衙役,而不是餘子璉身邊的小廝,那就肯定是有公事要商議。吳世恭也不敢怠慢,連忙穿好官袍,帶著護衛,隨著這個衙役到了縣衙。
可一見面以後,餘子璉就根本沒有和吳世恭有什麼廢話,他扔給了吳世恭一份公文,說了句:“吳千戶就按照公文的要求,好好辦事吧。”接著就轉身進內堂離去了。
吳世恭拆開公文一看,這公文是河南巡撫衙門和歸德府衙門聯合發給地方上各衛所和駐軍的公文。公文上的內容大概意思就是:鑑於聖靈會亂民造反以後,散落的那些亂民很多落草為寇,造成了土匪猖獗,所以要求各個衛所和駐軍,在今年冬季,在自己的防區內進行聯合剿匪的行動。
看了這個公文的內容以後,吳世恭是在心中大罵:自己現在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押送商隊的護衛費用。如果那些土匪都剿滅乾淨了,那也就沒有人來僱用自己押送商隊了。自己好不容易平衡了收支,沒想到現在又出了這麼一個妖蛾子。
不過,匪盜猖獗,官府命令剿滅,這也是一個很合理,很正常的命令,自己也根本不可能去違抗。所以,吳世恭還是決定,回去找些人商量一下,看看有什麼好辦法可以陽奉陰違。
回到千戶所堡壘以後,吳世恭把自己的主要頭目都召集了過來,讓大家群策群力想個好辦法。
那張學斌首先說道:“東家,其實這事也不用過分擔心。公文中雖然說是聯合剿匪,但學生認為還是以前的各人自掃門前雪的那一套。東家也就是要剿滅本縣的土匪而已。而東家押送商隊的那兩條路線上,在本縣的土匪卻並不多,那些土匪都是在其他武官的防區內的。這麼多年來,他們那些武官都沒有剿滅乾淨這些土匪,這次剿滅也肯定沒有什麼效果的。”
聽了張學斌的話,吳世恭點了點頭,稍微放下了一點兒心。張學斌說的也確實如此。鑑於吳世恭的威名,在千戶所堡壘附近,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土匪敢來落腳和搶劫了。本縣的那些土匪,也基本上都在本縣邊緣的一些地區裡。
接著鄧啟帆又出了一個主意:“大人,學生這裡倒有個想法。既然大人要剿匪,那就大張旗鼓地去剿匪。只要大人把剿匪的訊息放出去以後,那些土匪也有腳,他們一定會忙著逃跑的。到時候大人就這麼出去晃一圈,也算是應付了差事。而那些土匪在大人回來以後,還不是一切照舊啊。這也就是養寇自重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