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錢,也不要槍彈,但被拒絕了。
1938年1月,父親來到重慶,在此結識了陳銘德、鄧季惺伉儷,他們正計劃將原在南京的《新民報》在重慶復刊,因而力邀父親加盟。父親欣然接受,不久,張慧劍也參加進來,張友鸞、張恨水、張慧劍,就是被文壇報苑傳為佳話的“三張大會師”。
半年後,母親抱著我和哥哥,冒著日機的轟炸,跋山涉水,經歷了千難萬險,終於和父親團聚。在重慶郊區的南溫泉的三間茅草屋,哥哥、我和兩個妹妹,與父母住在一起。我們那時生活得很窘迫。在那8年裡,我們全家沒有照過一張相,沒有一張留影。記憶中父親經常坐在破桌子前,戴著老花鏡,用筷子把米里的麩子和蟲子一個個挑出來。
父親雖然寫了大量作品,但早期,他的稿費並不高,只是在《金粉世家》之後身價才“漲”了起來,但他上有老母、下有三弟二妹,他們的上學、結婚,都要靠父親負擔;此外,當年他投了很多錢的“北華美術學校”和在南京創辦的《南京人報》,都因日本人的入侵而停辦,等於將他前半生的錢都耗費一空。直到抗戰後期,上海的一些書商進入四川,出了一些書,父親的境況才好一些。
父親曾多次宣告:他的小說從不*人真事,但只有一部除外,那就是《虎賁萬歲》。
1943年,在常德會戰中,74軍57師在師長餘程萬的率領下,以8000人應對日軍6萬餘人,迫使日軍撤回長江北岸,全師最後僅有83人生還。常德會戰數月後,有兩位身著灰棉布軍衣、面孔黝黑的戰士不請自來,找到我們在重慶南溫泉的茅草屋,說是受師長餘程萬派遣,希望父親能將常德會戰寫成小說。父親起初很猶豫,在兩位客人的一再懇請下,才開始了創作。他看了大量軍事材料,兩位客人也輪番到家裡閒聊,親自在茅屋裡演示作戰情形,甚至哪天下雨、炮是怎樣響的、子彈在夜裡發什麼光,都一一詳加敘述。
用了兩年時間,父親於1946年4月終於完成了這部《虎賁萬歲》。關於此書還有一件趣聞,一位很漂亮的蘇州小姐,看了《虎賁萬歲》後心儀餘程萬,託人介紹,最終竟做了餘太太。
人生長恨水長東(5)
重回北京的張恨水
抗戰勝利後,父親應陳銘德夫婦之邀赴北平籌辦《新民報》,父親在北平的人緣好,北平人一直將他視作“老鄉”。闊別8年,聽說他又回來辦報,老讀者奔走相告。很多《新民報》老讀者告訴我,到了正式接受訂戶那天,清晨拂曉,夜色尚未褪盡,很多讀者便已迫不及待地趕來了,《新民報》社所在的東交民巷西口的瑞金大樓前,已熙熙攘攘地擠滿了人。而後又有讀者不斷加入,比逛廟會還要熱鬧。大門一開,人們都爭先湧入,竟然把櫃檯都擠倒了!
北平《新民報》創刊第一天,報紙就被搶購一空。父親在其主編的《北海》副刊上相繼發表了小說《巴山夜雨》和《五子登科》,此外,還撰寫了大量的詩、詞、曲、賦、散文等,頗受讀者歡迎。北平《新民報》的發行量始終居北平各大報紙之首。從1946年到1948年短短的3年內,父親寫了大量的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迎來了他創作的又一高峰,也是最後一次高峰。
父親回到北平後,有一件令他非常痛心又很難過的事,就是那時在東北、華北、華東出現了許多冒“張恨水”之名出版的“偽書”。我查有實據的“偽書”就有52本。父親說:“我不敢說我的文章好,但我絕不承認我的文章下流。七八年來,偽滿洲國和華北、華東淪陷區,卻讓我的尊姓大名下流了一個長時期。”對這些偽書,他既反感又無奈,我們兄妹有時從書攤買回偽書,回家請他過目,他總是看也不看就說:“燒了!”
回北平後,我們先在北河沿安了家,這是母親的私房錢買的,故名“南廬”。父親極喜愛花草,小院子擠滿了各種顏色的花,生機盎然。經歷了漂泊、分離的一家,終於可以團聚一起安享一段幸福的生活。可惜,這樣的生活也並沒維持多久。1949年5月的一天,晚飯後,正在給兩位讀初中的哥哥補習英語的父親,突然口齒不清,繼而昏迷不醒。母親趕緊派了家人,將父親送到醫院搶救。
患了腦溢血的父親在昏迷數天後終於醒過來,但記憶力受到很大破壞,除了母親,誰也不認識了。已懷著3個月身孕的母親晝夜服侍在他身邊,終於把他從死亡邊緣挽救回來。
父親的陡然病倒,使家裡經濟陷入困窘。母親變賣了自己的全部首飾,給父親看病,並維持家用。1951年,母親為了讓父親安心養病,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