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業生。父親代表司徒先生,1949年5月7日在黃華辦公室與他見了面。後來,黃華又以私人身份到美國大使官邸拜訪了司徒雷登。如今黃華先生已將這一段歷史寫進回憶(注:指黃華1995年所撰《司徒雷登離華真相》),這一歷史時期的中國官方檔案也已經解密,實際上黃華的所有舉動完全是經過*高層領導同意的。
我在北京與黃華還見過面,第一次是我參加“大西洋理事會代表團”,他知道我是誰,他說“我認識你爸爸”。黃華回憶,司徒先生後來又兩次派父親與他密談。父親告訴黃華,在司徒雷登安排下,美國艦隊已於5月21日撤離青島,以後解放軍打到哪裡,美國軍艦就從哪裡撤走。
那時候司徒雷登希望能夠到北平,與周恩來等*高層當面會談。*方面答覆同意他以“燕京大學校長”身份北上,並可安排與*領導人會面,父親當時極力建議司徒先生“先斬後奏”,先到北京與*領導人見面,打破僵局,造成既成事實。但司徒雷登還是決定暫緩北上,等候國務卿艾奇遜的意見再做決定。7月2日,艾奇遜來電,要求司徒雷登須於7月25日以前直接趕回華盛頓,中途不要停留,暫時不要去北平。直到7月20日,司徒還致電國務卿,要求允許他到北平與毛澤東、周恩來會面;但幾天後,他再次接到敦促他回國的電報。1949年8月2日,父親與司徒先生一起,乘坐使館一架小飛機離開南京。
作為一個大使,司徒雷登有他自己的苦衷——他必須對華盛頓負責,司徒先生後來經常跟我們說:I am not a policymaker(我不是政策制定者)。毛澤東發表的《別了,司徒雷登》令全中國人把他當成“美帝”代言人,而蔣介石也發表公開宣告說不歡迎他去臺灣。我相信,像他那樣一個對中國有很深感情的人,在離開中國的最後一刻內心一定極為矛盾而痛苦。
無奈的結局
無論司徒還是父親,在美國都沒有固定的家,剛到美國,他們一直住在飯店裡。
1949年11月底,司徒雷登離開華盛頓去拜訪辛辛那提大學校長,在回來的火車上,他突發心臟病,人事不省,幸好是車上乘務員在早上發現了他,根據身上的證件弄清了他的身份,被立即送到馬里蘭的貝塞斯達海軍醫院搶救。那時父親正好去衣阿華州看望三姐傅海瀾。聽說訊息後,立即趕回華盛頓,每天都陪著他。
傅涇波:追隨司徒雷登44年(6)
我與母親以及父親的一個助手,是1950年2月到美國與父親團聚的。剛到美國,我們一家住在華盛頓的費爾法克斯飯店,3月26日,司徒先生出院後,父親將他接來與我們同住。
父親在美國沒有工作,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照顧司徒先生身上,我們家的生活也不是很寬裕。父親為了更好地照顧司徒先生,1952年拿出他大部分的積蓄,花3萬美元在華盛頓西北部遠離鬧市的第28街買了一幢房子,司徒先生從此跟我們一家一起生活在這裡。司徒先生單獨住在一個房間裡,父親的房間就在他隔壁,以方便隨時照料他,真的像兒子一樣,對司徒先生是百分之百地盡心。
我到美國那年剛好16歲,學會了開車,而父母都不會,所以那時候經常是我開車,帶著父母和司徒先生,一起出去轉。我印象中的司徒先生,是一個非常和善的人,甚至像一個“活著的上帝”,我和姐姐們都喊他grandpa(爺爺),在我們眼裡,他就是我們的“洋爺爺”,而姐姐的孩子們也按中國的傳統,喊他“太爺爺”。
司徒先生的晚年有些淒涼。唯一的兒子是位牧師,娶了一位密西西比州的寡婦為妻,也沒有更多的能力照料父親,只是偶爾到我家來看他。起初司徒先生還有每月1000美元的大使工資,但1952年辭職後便沒了薪水。司徒先生在大使任上只做了3年,按美國的制度,3年的經歷根本拿不到退休金——像我在美軍服役20年才能拿到退休金,他也沒有社會保障,所以晚年沒有錢,什麼都沒有,後來是靠著一個慈善團體每月給他600美元生活。我的父母也沒有工作,所以那時候,家裡生活得很艱難。
司徒先生中風以後,喪失了不少語言功能,寫字也很困難,他閒時就練習寫字,我現在還儲存著他用賓館裡的便箋練習寫字的紙條。6月24日,是司徒雷登的生日。我記得每到這一天家裡總是很熱鬧,許多燕京大學的老校友都趕過來,連同司徒先生的兒子和他的弟弟、弟媳。大家都很尊敬他,他更是一個教育家。
那時候到我家來探望司徒先生的,有很多比較特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