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薩姆?佩金帕,似乎是在玩著一個屬於諸如福特、霍克斯、喬治?舍曼(GeorgeSherman)、戴爾莫?戴維斯(DelmerDaves)和巴德?伯蒂徹等西部片導演的遊戲。從很多層面來說,他都比他們玩得更好,但這仍不是屬於佩金帕的遊戲。《午後槍聲》是一首序曲,而非尾聲。《午後槍聲》和佩金帕的電視作品都顯示出某些價值,這些價值早在《野戰群》出現之前就已經被拿出來和他聯絡在一起了。他在1963年告訴《電影季刊》:“我的作品一直與局外人、失敗者、孤獨客、不合潮流的人、浪子有關,那些尋求安全感之外的某些東西的人。”這些主人公經常在身體和心智上都已衰老,會求助於某些美德:《聖經》的禁慾主義、實用性、原始主義和榮譽感。當佩金帕劇中的某個人物用言語表達出自己的慾望時———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往往就會立即顯得平庸起來。《迪克?鮑威爾秀》(TheDickPowellShow)電視系列劇中,由佩金帕執導的《失敗者》(TheLosers)(1963)那一集裡,李?馬文(LeeMarvin)飾演的角色告訴基南?懷恩(KeenanWynn)飾演的角色:“心智的平靜以及一顆理解的心,那就是我們需要的所有東西。”這並非是明顯的諷刺,但卻是純粹的佩金帕式噱頭;很罕見的情況下,當他劇中的人物能夠真正地接近這個目標時,這種狡詐的戲謔也就出現了。《午後槍聲》里約翰?麥克雷那句簡單的表白是全片的關鍵臺詞:“我希望能堂堂正正地走進我自己的屋子。”經常被人拿來當 。 想看書來
薩姆佩金帕去墨西哥(2)
作佩金帕本人的個性寫照。這句話來自佩金帕的父親,加州弗萊斯諾郡高等法院的法官,而最原始的出處則是《路加福音》中法利賽人和稅吏的寓言。關於自己在故鄉———加州馬德拉郡———所度過的童年時代,佩金帕最生動的回憶就是全家人圍坐在飯桌旁時,那些關於正義、法律和秩序的討論。“我一直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局外人。”他說。這是一種強烈的《聖經》中的稅吏的感覺,佩金帕正是想用它來為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也是為他自己辯爭;也正是他想透過自己的方式來為自己辯爭的那種慾望賦予他那些早期作品以生氣。在《午後槍聲》中,麥克雷、斯科特和一位對宗教狂熱的農夫,互相引用著《聖經》中的文字,三人都想表達自己的觀點。麥克雷在舌戰中失敗了,但卻在榮耀之戰中贏回了自己的尊嚴。農夫奪走了他女兒的全部生活,麥克雷透過自己有意義的犧牲,把生活還給了她。農夫和槍手最終都死了,但兩人中只有一個堂堂正正地走進了自己的屋子。佩金帕毫不猶豫地將《聖經》中關於“稱義”的訓誡的第二部分也加了進去:“所稱為義的人,又叫
他們得榮耀。”麥克雷的榮耀是明確的、明顯的、震撼性的。
意圖的誠實和純粹(以及由此而來的“稱義”)對西部佬來說,不再自然而然地得來(正如弗吉尼亞人也不再如此一樣);必須要靠戰鬥,必須要去捍衛。佩金帕的劇中人對保護西部佬的規範不受“文明”腐蝕影響所採取的那些方式,都有著無情的嘲諷態度。規範並非遊戲,但必須以各種可能的方式來捍衛。在電視劇《西部佬》裡,佩金帕最喜歡的是《傑夫》(Jeff)那一集,裡面有個黑市拳手兼皮條客抱怨主人公戴維?布拉辛蓋姆(布萊恩?凱斯'BrianKeith'飾演)不是個好運動員。“你是個糟糕的失敗者,布拉辛蓋姆先
生。”“我當然是,”後者回答道,“但這不是比賽。”
和所有西部片一樣,規範的背後就是槍的出現。早晚都要回到殺戮之上。和規範一樣,槍也不是一件玩物。在《西部佬》的另一集《槍上的手》(HandontheGun)中,布拉辛蓋姆對一個自負的東部佬說:“槍不是拿來玩的,是用來殺人的。除非你打算開槍,不然
你不會碰它;除非你打算殺人,不然你也不會開槍。”在這樣的邏輯推進中,暗含的信條就是,除非不得已,你不會開殺戒,或者說,
你不會毫無目的地殺人。佩金帕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始終堅持著西部片的那些規範。《午後槍聲》作為西部片來說很了不起,從根本上來說,它走的是西部片應有的路子。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很強烈的預期感。佩金帕年輕而且強壯,規範卻已經衰老和虛弱了。
肯定要有變數發生。
但是,缺少的是機會。《午後槍聲》之後,佩金帕連續遭遇了七個災年。他與多位製片人發生衝突,聲譽大受損傷。正如奧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