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所有的民眾都在熱切期盼著,每次盛大的節日朱明都不會讓他們失望,何況這是建國與新年一同生的更為盛大節日。這樣也好,以後兩個節日湊在一塊來慶祝,也省事了。
各階官員的任免已經有了名單,當事人也已經心知肚明早在準備。
隨著船隊的不停往返於蘇門答臘島及自由城,先花面軍團被運至了自由城,近距離感受著自由城的氛圍,讓這些最為頑固的蘇門答臘島原住民也開始漸漸的習慣於自由城的一切來,不少人也開始像其他所有人一樣學習起漢語。
漢語音優美又能表達多種意思,至少在自由城一代已經十分普及,比起各地不一的土語來說,用處無疑大了許多。
而蘇門答臘島中能脫開身的官員也是紛紛安排好手中的事務,準備北上參加開國大典,開玩笑,這可是有高水平的畫師描繪整個場面的,若是離城主近點肯定會被畫進去,凌煙閣的前事知道的人也不少,名垂千古這可是個好機會。
林喚之和王鐵兩人爭論了半天,終於林喚之還是用現在蘇門答臘島各地政務是無為而治,對於他個人是不敢隨意更改朱明的大政方針的,又沒有什麼事情可幹,參加開國大典正是王道。而蘇門答臘新定,難免有宵小之輩,軍事可不敢有一點放鬆,好說歹說,終於把王鐵給勸住了。
王鐵也怕在開國這個重要的時期萬一出點什麼么蛾子簍子就捅大了,最終也是接受了林喚之的說法留了下來。
各色人等雲集自由城,等待著盛會的一天。
(果奔的日子收藏掉得淚~小賈準備出差一週,本週每晚會定時八點更新一章,更的少點,大家見諒,請耐心養肥吧。)
………【第八十二章 開國大典】………
十二月三十日這一天,天還未亮城中已經忙碌起來了。由於自由城雖然經過翻新及擴建,但面積確實不大,城內也沒有一個像樣的廣場或祭壇,所以重要的祭天儀式將在城外舉行,最後的登極禮則在王宮內舉行。
也不能說南洋就是蠻夷毫無禮教之地,在這裡的很多華商不但精通各種禮儀,糾結起來比老學究還要過分。可能是因為他們在中原享受不到與經濟平等的社會地位,到了外邊他們反而更在意這個。
於是在眾多關心朱明這一重要典禮的華商們出謀劃策,什麼祭臺搭建多高多大,從祭臺到城門要多少步的距離,作為禮儀之用的戈矛長几尺幾寸,眾人引經據典,吵得不可開交後,終於定下了章程。
朱明倒是乾脆,這些瑣事都你們安排,反正授官授爵這一最重要的流程是我做主,我來定名單就行。其他的你們愛怎麼擺弄我就由得你們擺弄一天吧。
穿好專門製作的禮服,雖然已經簡化了很多,但在眾人的勸說下,短襟衫還是太不莊重了,作為常服穿穿可以,今天這麼重要的日子,朱明還是被要求穿上了專門的袞袍。
傳統漢服樣式的袞袍光是繫帶子就忙活了半天,好在服裝已經做得輕薄,否則典禮進行到一半中暑暈倒都有可能。
冕旒上十二束珠子都是精選顆粒飽滿光澤均勻的海珠,這個東西南洋倒是不缺,以黑為外色暗紅為內色的冕旒顯得古樸莊重,朱明一戴上,現代人的氣質和古代的冠服一結合,讓正幫朱明整理衣角的金珠也是美眸一亮。
現在該做的就是等待了。隨著朝陽從東方升起,朱明在十二名執金吾的護衛下緩緩步出王宮,門口鑾輿早就在等候了。雖然朱明還並沒有稱皇帝,他也自認為還不夠那個格,但現在他使用的很多東西還是按皇帝的標準在製作,至少對他來說是不怕有什麼逾越的危險。
隨著車駕緩緩向城外駛去,其後的大小官員也跟隨著車駕向外走去。沒辦法,這樣的日子為了凸顯出朱明,也只好委屈列位大臣了。
眾多的平民遠遠的隔了幾條街,各想辦法的爬到樹上,屋頂上眺望著,雖然平時他們也許曾見過朱明,但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怎麼的也得目睹一下新王登基的雄姿啊!
就在城門之外八百步的地方,已經擺好了祭壇,祭壇上數十面旗迎風飄揚著。關於旗幟徽章的樣式早已經勘定下來了,黑底大旗中白色的圓日旁邊是半彎的月牙圖案,對於這黑水日月旗朱明還算滿意。
等馬車到位後,他緩緩走下車駕,在一名禮官的引導下走上了祭壇。
朱明是開國之主,所以祭祀的是天地和先祖,就沒有先王先後了,要是想祭拜祖先倒也簡單,老朱家去拉一個過來就是。
祭祀就是老一套的東西,獻三牲,讀祭詞,文不拉幾的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