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夥伴;蘇州市政府將採取有效措施積極鼓勵古城區人口向園區遷移,以促進園區加快發展和日趨繁榮。初期的目標是把2萬人口遷入園區內。
6� 園區借鑑新加坡經驗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培訓一批中方管理人員,有效地儘早擔負起對CSSD的管理責任。雙方回顧了在這方面的努力後,同意中方管理人員在2001年1月1日完全有能力承擔CSSD的管理責任。
7� 鑑此,雙方商定,CSSD將於2001年1月1日起調整中新雙方的股權比例,即中方財團的股權由目前的35%調整為屆時的65%,新方財團的股權由目前的65%調整為屆時的35%。與此同時,對蘇州工業園區成片開發的大股東責任將移交給中方。
8� 雙方同意,進一步加快借鑑新加坡經驗的步伐。當前的借鑑工作將集中在:(1)加快中方管理人員的培訓;(2)引進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在公共住屋、市鎮管理方面的經驗以及裕廊鎮管理局在工業園管理方面的經驗;(3)引進新加坡在資訊科技的促進和發展方面的經驗。
9� 根據蘇州工業園區的總體規劃和分期實施、滾動開發的原則,CSSD在集中精力完成開發建設首期8平方公里任務的同時,將按照園區發展的總體規劃的要求,積極以滾動開發方式向前發展,基礎設施要適度超前開發建設,確保園區開發建設按既定目標順利向前推進。
……“諒解備忘錄”自然被送到了新加坡李光耀手上。這位“新加坡之父”是個十分講究面子的人,他對發展中新兩國關係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曾經在蘇州工業園區建設初期就發誓要用自己的全部政治資本來支援這個專案,他一方面出於新加坡的國際利益考慮,同時也是真心誠意地想為*主導的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盡一份力量。五年苦心經營,現在要把親手培育的“兒子”託付給他人看管,李光耀的心境完全可以設想。
“儘管我們不再是大股東了,但我仍然希望園區能健康、快速地發展,所以建議你們一定要給CSSD找一位有國際經濟管理能力的傑出總裁,可以在全球招聘。”李光耀這樣對梁保華和陳德銘說,最後還補了一句,“學歷要高,而且外語要好”。
李光耀對蘇州工業園區的那份感情旁人難以理解。
1997年*去世後,李光耀的內心似乎更強烈地懷有一種責任:他希望借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不辜負“鄧公”曾對新加坡的崇高評價。因而當蘇州工業園區一段時間出現招商上的挫折及運營上的虧損時,李光耀不免對蘇州高新區的王金華耿耿於懷。
“這人太厲害了,蘇州只要有他在,我們的園區建設就會受影響。”李光耀私下對當時的江蘇省委書記陳煥友說。
陳書記笑了,說:“要不將這個人調過來給你的工業園區·”
李光耀一下愣了,兩眼直盯盯地看著省委書記,不明白他的真實用意。
“是真的,資政您認為行嗎·”省委書記重複了一遍。
“當真·”
“當真!”
李光耀這回開懷大笑了。
“我們要給園區找個最有能力的人!就在蘇州找!”不日,李光耀在一次對外新聞記者會上這樣說,而在這之前他的口氣裡或多或少流露出對蘇州人的某些不滿。記者們發現:打這以後,李資政的態度完全變了,他對蘇州人充滿了感激之情。尤其讓外界感到驚喜和意外的是,1999年底,李光耀終於和老對手王金華成為一家人,兩人的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一陣開懷大笑之後,李光耀對王金華說:“以後你是我園區的人了,我這就放心了。”
王金華說:“謝謝李資政的看重,我一定盡全力把園區建設好。”
中新合作之間的一場不大不小的爭執,至此終於化干戈為玉帛。風雨過後,金雞湖畔重現七色彩虹……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17章自己幹,更出色(1)
我見到王金華是在2008年的夏天,他離開幹了多年的開發區和園區工作崗位之後,現時已是蘇州市政協主席。
一個曾經是優秀偵察兵的復員軍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按著*“發展是硬道理”的精神,同吳克銓等人一起闖出“崑山之路”的“王大膽”,能夠坐鎮名城直至擔任蘇州市政協主席,這是30年前的王金華想都未曾想過的事,但歷史就這樣造就了一代新蘇州人。
王金華是個一眼看上去就能感覺到魅力四射、辦事果斷的人,他的每一個細胞和外表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