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充滿了“敢”字和闖勁。五六年的崑山“自費開發區”經歷,磨鍊了他敢作敢為的闖勁;十年高新區的世界風雲角逐,使他成為一名馳騁國際商界的勇士。由於一場既是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中新合作大爭執,他這個被新加坡人“恨透”了的對手,竟然如此有趣地成為執掌蘇州工業園區的“一把手”。
作為中新合作專案的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王金華第一次站在金雞湖畔,迎著寬闊的湖面縱目這片建設得半拉子的國際大工程專案時,心中泛起很多感想: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世界經濟日新月異,呈現全球化、世界大融通的局面。蘇州園區嫁接和移植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模式——新加坡軟體,現在要靠我們蘇州人自己擔當起建設和運營這艘規劃投資近1000億美元的“航母”,我們有這個能力嗎·能按照李光耀先生他們設定的奮鬥目標圓滿實現嗎·
“當時我的內心想法非常肯定,是完全可以的,我們中國人尤其是我們蘇州人並不比別人笨。我們之所以過去發展得沒有人家快,一是因為政策不對頭,二是因為我們中國窮。但經過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之後,像我們蘇州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加上我們自己也在國際經濟大潮中闖蕩了一番,又有新加坡這樣有經驗的老師的傳幫帶,我非常自信我們能幹得好,或者可以幹得更出色。因為我們是本地人,適應本地的水土。”王金華向我透露了當年他接管園區時最初的想法。
“但當時我們確實感到壓力和困難也是相當之大。”王金華介紹說:按照中新“諒解備忘錄”,2001年1月1日起,園區的執管大權歸中方,而且此時中方已是佔65%比例的大股東,也就是說,從此以後園區的成敗,蘇州人要承擔65%的風險和責任,賺了當然是好事,可賠了你得拿出大頭。“我們蘇州的實力比起新加坡來說畢竟還有很大差距,能不能將園區建設好,影響的不僅僅是蘇州的形象,還有我們國家的形象,幹不好也對不住李光耀他們新加坡人的一片苦心。2000年底我們討論新一年的招商開發計劃時,拿出了一個20億到30億的規劃來。管財政的負責人說,你們這是紙上談兵。他問我錢在哪兒·我一查當時園區的賬,真把我嚇了一跳:全園區負債18億元,光利息就達4億元,到後一年應還款12億元。就這麼個攤子,難怪新加坡人有些吃不消了……可我們沒有退路,既然接了擔子,就得挑起來,而且挑著還要朝前走。所以我剛到園區這邊來,就一個一個請銀行的老總吃飯,讓他們手下留情,別逼我還債。後來他們總算給了我一點面子,說還款可以推遲一點,但新一年你再借款只能是短期了,9個月就要還。有啥辦法·我只能賠笑臉感謝人家,因為沒有銀行的支援我們園區就得破產……8年後我離開園區崗位時,已經有了800億國有資產。去年園區全口徑財稅收入達到200億元。”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17章自己幹,更出色(2)
“八年抗戰”,從嚴重負債到年創造200億的財政收入,這就是王金華等蘇州人挑起大梁後的蘇州工業園區發展景況。
上任初始,王金華使出的經典套路還是他的招商絕招。園區的生存與發展,靠的是巢裡引來金鳳凰。沒有金鳳凰落戶,再美再豔的風水寶地最後也只能落得草枯地荒。
新加坡人能夠讓一個小小的島國富強繁榮,本事就在於他們有一套國際水平的招商本領。他們的“招商局”就是與眾不同和能力非凡的一個部門,擁有一批精英人物。
“李副總理,不管怎麼說,園區是我們兩國的,您一定得幫助我們招商,貴國在這方面的經驗一直令我敬佩。”一日,時任新加坡副總理的李顯龍來蘇州,王金華送他上機場。兩人一起坐在車裡時,王金華向李顯龍提出請求。
李顯龍是新加坡的新一代領袖人物,自然有大家風範,他笑著點頭答應“沒問題”。
“說個具體一點的方案。”李顯龍讓王金華說說想法。
“貴國的經發局在世界各地都有辦事處,我想派幾個人到你們美國辦事處當實習生,費用我出。”王金華提出。
李顯龍側過頭看了看王金華,心想:這人是不一般,他這一招是想把新加坡的經驗秘訣學到手啊!於是笑笑,說:“我這裡沒問題。”
王金華十分感激地連聲道謝。但王金華高興得早了一點,李顯龍回國不久,新加坡方面回函說不好辦。顯然人家認為這樣做不太妥,內心有顧慮。但新方在幫助中方培訓人才方面還是非常慷慨的,主動接納了蘇州派去的一批又一批高層次、高學歷的管理人才,這些人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