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樣的存在能夠有如此大的神通?
段宇鍾想不明白,只好詢問時空道尊,不過溝通不上,段宇鍾也不以為意,因為時空道尊一直就是這樣,有時候溝通得上,有時候沒有反應。
突然,已經消失好久的賈寶玉的意志卻傳來一道神念,然後在段宇鐘的識海中幻化成一個失態之際有些癲狂的賈寶玉影像。
只聽賈寶玉影像失態地叫喊到:“老天不公啊,我以前總自詡是補天遺石,最終耗費一百多年心血,感動媧皇,讓她賜下真正補天遺石。
但是這補天遺石在我手上百餘年都沒有表現出真正實力,更別提煉化了。憑什麼你小子僅僅是一個念頭就讓它認你為主,還將五行本源都給了你?
蒼天啊,大地啊,你是何其不公啊?想我賈寶玉才華橫溢,卻一生落魄,死後好不容易得了點機緣,卻在最後關頭便宜了這小子。
這小子何德何能,佔了我這麼大的便宜不說,如今還得到補天石的五行本源,成為五徳之體,老天爺啊,你就不能開開眼嗎?”
然後,被賈寶玉痛罵的老天爺,段宇鍾識海中的那一輪橘紅色的“太陽”,僅僅發出一道柔和光芒,就將這道賈寶玉殘存的最後一點怨念徹底淨化掉了。
從此,賈寶玉也如同趙佶一樣,徹底從段宇鍾識海中消失了。
段宇鐘有些凜然,“老天爺”果然罵不得。雖然段宇鐘不太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過,賈寶玉徹底消失前那一刻因為極端的羨慕嫉妒恨而哭天搶地,捶胸頓足的樣子,
讓段宇鍾明白了自己得到了什麼好處,但又不明白五徳之體有什麼作用。
若是別人,看到這種樣子可能會異常得瑟了,不遭人嫉是庸才嘛,哥人品好,你要怎麼著?
但是,段宇鍾儘管因為之前的奇遇,性格變化很大,但看到賈寶玉這樣子,還有他徹底消失的結局,他還是得瑟不起來。
而且,他覺得自己對賈寶玉也有些愧疚,雖然事情不是自己控制的,但自己畢竟是佔了他的大便宜。
而且,賈寶玉的一生乃至他的前生(曹雪芹)的確挺可憐的。
賈寶玉都沒有得到補天石的認可,自己真的是何德何能能承受這麼大的好處?自己真的能承擔起補天職責嗎?
雖然賈寶玉其實早在2008年的時候就已經真正“死”了,但畢竟現在才徹底消失,讓段宇鐘有些唏噓。
段宇鍾一路修煉,一路拷問自己。最終沒有答案,歸結為一句話:“想太多,遭雷劈,車到山前必有路,倒時候再說,該是我承擔的責任,我也不會逃避。”
至於賈寶玉之死,只能說是造化弄人,何況自始至終,段宇鍾都只是隨波逐流,他也改變不了什麼,決定不了什麼。
所以對於賈寶玉的死和徹底消失,段宇鍾反倒沒有多少愧疚。
後來,段宇鍾與昊天上帝和時空道尊溝通交流後,才明白什麼是五德之體。
原來所謂五徳之體,是傳說中修道者夢寐以求的五行俱全的體質。
凡人大多也五行俱全,不過沒有吸收五行靈氣的天賦,也就是說沒有你們現在網路上流行的靈根。
如果有五行中某一個或者幾個的靈根,在修行方面的起點就比較高了。
不過,我們華夏修士其實並不怎麼在意靈根,關鍵還要看悟性、機緣以及品性。
因為自封神以後,天地間的靈氣濃度就日漸下降,沒有哪一個修行者是如同小說中那樣吸收現成的靈氣就能修煉有成的。因此有沒有靈根差別不大。
但五徳之體又不一樣,它是五行靈根全都達到極致的一種稱謂,凡人有了這種體質,即便不修道,其成就也不可限量。
比如,傳說中的黃帝、赤帝、白帝、黑帝、青帝就五德之中各佔一德。
他們都掌握了五行的本源,都將五行力量運用到了極致,其控制和運用五行力量的造詣只有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先天神靈才能與之比肩。
而五徳之體,可能只有傳說中的孔宣擁有過。這是僅次於先天道體的一種體質,當然,段宇鍾只是吸收消化了補天石輸送給他的一部分五行本源,離真正的五徳之體還有遙遠的距離,但也可以勉強算是了。
段宇鐘有些明白了,似乎這種體質因為是五行靈根的極致,所以自己今後可以同時吸收五行靈氣齊頭並進地修煉,而且速度都比較快,容量也比較大。
當然,與傳說中的五帝和孔宣相比,段宇鍾現在可不敢想。
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