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天帝,與道門天庭漸行漸遠。
之後,到了西漢末年,由於西方教演變而來的佛教興起並向東方擴張,女媧代表的上古參與妖神和現在三界的妖族力量興起,與道門離心的昊天上帝的天庭受到極大的挑戰。
於是在公元前後,王莽篡漢的時候,發生了孫悟空大鬧天宮之事,讓昊天上帝的權威受到極大的挑戰。
之後,光武帝又復興了漢朝。此時在華夏,佛教和道教鬥爭越來越激烈,遍及三界。昊天上帝由於站在儒教也就是人間王朝這邊,越來越不受道教待見。
到了東漢末年,道教中的一個支派太平道公然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
於是,昊天上帝覺得因為自己沒有實力,這個三界共主當得實在沒有意思,加上預感到將來的亂局,於是就半是自願半是被迫地下凡歷劫,在三界十方萬界(即各種小千世界)中不斷輪迴轉世。
以積累功德、修煉法力、磨礪心性、增長經驗。經過凡間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一千多年時間,十方萬界共計上百億年的時間,到了明朝,昊天上帝才在名叫張百忍那一世修成大羅金仙,憑自己的實力當上天庭玉帝。
此時,道教重建天庭,將兩千多年前封神之戰的格局構架、理想真正實現,而且道教內部三清門下三教合一,老子門下的道教兼併闡教和截教,合稱道教。
道教與儒教、佛教也三教合一,天庭真正開始統治三界,昊天玉帝這個三教共主也比較有實權,可惜此時的地球三界已經進入末法時代,所以玉帝在地球留下的影響不怎麼大。
而且,昊天輪迴萬世,在地球三界也只能當道門天庭的玉帝,再也當不了此時地球三界真正主宰儒教的昊天上帝了。
因為在東漢末年,那時的昊天上帝轉世之後,華夏王朝由儒教繼續祭祀昊天上帝。
於是上千年來,華夏億萬人的信仰和華夏曆朝歷代的官方祭祀信仰,再次在昊天元氣海中締造一個自然神昊天上帝。而不是從前的人格神。
由於儒家對紫微星的信仰,北極星被儒教視為帝星,更是人間天子的命星,而新的自然神昊天上帝被人間百姓和人間王朝普遍視為是天界的帝王。
既然是帝王,自然居住在帝星中,所以這個大約在隋朝時正式形成的自然神昊天上帝。
以北極(紫微)星為中心、為心臟、為大腦,形成了一個昊天上帝的神格意志。
此外昊天元氣海廣闊無垠,但也飄渺虛無、無所依託。要想形成強大而穩固的神格,不但需要信仰,還需要天體物質作依託。
而天上最顯著的天體就是日月星辰。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是太陽和太陰(月亮),這是每個文明都公認的,因為太陽和月亮對地球影響最大。
除此之外,不同文明中,最重要的星辰都不一樣。古埃及是天狼星,華夏是北極星,回教是星月共尊。
上古神道興盛,神靈能夠掌控天上最重要的兩大星體,太陽和月亮。
不過,月亮和太陽相比,雖然同為天上最亮的天體,但月亮因為要依靠太陽而發光,自身又只是一顆衛星,所以月亮一直作為太陽的附庸而存在。
所以,上古天地東皇太一還兼做太陽神,古埃及也將太陽神阿蒙視為至高神。
之後神道衰弱,各個文明的太陽神漸漸隕落。而昊天上帝雖為天帝,但也掌控不了太陽,所以只能降格,掌控紫微星。
而古埃及文明中,太陽神阿蒙隕落後,古埃及找了天上最亮、且週期與地球公轉週期驚人地一致,與太陽有關聯的天狼星的星神取代太陽神做至高神。
到了明朝,道門重建天庭時,兩千多年前確立的天庭眾神已經所剩無幾。
除了南極長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大帝、東嶽大帝、鬥姆元君等幾位大神,還有後來形成的真武大帝、關聖帝君等神靈外,當時確立的三百六十五位神靈幾乎都隕落了。
許多當時的著名神仙也或者隕落或者轉世。比如東皇太一在秦漢時轉世並且修成東華帝君。後來,到了唐朝,東華帝君又轉世變成呂洞賓,最後也修成神仙。
而赤腳大仙也轉世成為八仙中的藍采和。而當時所封的紫微大帝伯邑考實力低微,自然早已隕落。
早在北宋時,道教為了顯示自己高於儒教,於是就想收編居於紫微星中的自然神昊天上帝為紫微大帝。凡人對紫微大帝的信仰也基本起源於此時。
當時,上古的昊天上帝還在轉世輪迴,道教為了自立門戶,徹底與自漢以來為了應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