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想作為的實質。總之,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不足為怪!。 最好的txt下載網
作者按:(11)
僅就印度專家“水炸彈”、“導火索”、“不惜一戰”等論調,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印度對我“大西線”藏水北調“寢食難安”,焦點不是“水”,而是他屁股底下的那大片中國領土。
為什麼焦點不是水?我在本書第13章《消解下游國家洪禍的良策》中再三強調:我們只調1/3出境水,其餘2/3仍舊流向印度。他們應該清楚,他們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地區降水量至少是我雅江中上游的2—4倍。這麼多水,他們用不完,幾乎年年鬧洪災。大量的洪水流向孟加拉國,弄得人家年年受災。孟加拉朋友發怨說,“你中國缺水那麼嚴重,怎麼不管管你的雅魯藏布江呀?一發大水,把我們首都都淹啦!”
孟加拉怨言符合實情。如果雅江上游築壩調水,既可減輕下游洪災,遇到大旱,中國向下放水,可以減輕旱災。這是常人皆知的道理。
印度卻不這麼想,他認為,你修大壩,那是在他頭上放原子彈、裝水龍頭。遲早會炸壩淹死他,掐水龍頭渴死他。一條友誼的紐帶被歪曲成了“戰爭的導火索”。
印度這種思維模式是由它的歷史淵源和現實基礎決定的。印度原是英屬殖民地,其疆域非常廣闊,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英從南亞次大陸撤出之後,印度想當然地認為,它可以繼承這筆“遺產”了。於是,這個原本是霸權主義的受害者,卻患了“殖民地後遺症”,做起了霸權夢。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說過:“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
正是受這種思維所制約,印度對於巴基斯坦等鄰國難以放下強勢心態,對於中國更是耿耿於懷。中國核試驗,始終宣佈“不對任何國家首先使用核武器”,印度卻回應說,他們的核武器“首先是對中國的”。這種霸權主義立場,致使中印邊界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目前,中印兩國的“爭議地區”分東、中、西三段,面積共約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安徽省。其中9萬平方公里的“阿魯納恰爾邦”為東段,即我藏東地區,六世*倉央嘉措的故鄉達旺就在其內;中段約2000平方公里,也由印方實際控制;西段約萬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由中方控制。請朋友記好了,中國有兩塊熱帶雨林,一塊是西雙版納,另一塊在印度人手裡,他們稱其“阿魯納恰爾邦”,簡稱“阿邦”。
根據歷史和國際法,印度實際控制的“爭議地區”理應為中國的領土。1962年,印軍發起武裝挑釁,迫使我軍發起了自衛反擊作戰。爾後,出於當時一言難盡的原因,勝利者主動後撤。直到今天,仍有許多中國人表示“不理解”,認為當時的中國政府過於軟弱。但中國軍隊在邊境線上的出色表現卻令許多國家讚歎不已!更讓西方軍事家讚揚的是: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另一面。
這麼多年來,印度一直在外交、軍事等領域試探我們。我軟他就攻,我硬他就松,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我的這本《西藏之水救中國》公開發行之後,印度政府甚至透過外交和其他途徑向中國施加壓力。這其實不過是試探和威脅罷了。中國人實在渴了,像上甘嶺戰士在極度乾渴中嚮往故鄉的“一條大河波浪寬”,誰有權力阻止渴軍的嚮往?雅魯藏布江是中國的江,一群熱血公民談談如何利用,不成嗎?如果我們連雅江水都不敢調了,那好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也不敢提了,豈不正好助長了霸權主義的擴張野心!
作者按:(12)
印度態度如此不友好,那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他對孟加拉國的態度很成問題。1996年,印度和孟加拉國簽訂過一項有效期30年的《印孟關於在法拉卡分配恆河水的條件》,但印度的“北水南調”工程單方面將流經孟加拉國的54條國際河納入內河聯網計劃,大量擷取水源,公然違約。每逢旱季,印度不放水,渴得孟加拉國嗷嗷叫。儘管孟加拉國專家怒氣衝衝地指責印度,而印度專家卻不予理會。中國網民如果看不清印度“水資源煙幕”下的侵地實質,恰好上了他們的當!
據報界披露,最近印度還計劃在雅魯藏布江流經中印東段邊界爭議區內“阿邦”的河流段上,攔河建造裝機容量達1100萬千瓦的水電站。一旦水壩建成,對中國三大危害:一是淹我林芝地區的一些土地;二是“阿邦壩”一建,我們再在雅江截流,印度會以“影響印度發電和生產生活”為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