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破壞,即使留有輪胎印記,也無法提取。
耐人尋味的是,死者生前的同事提及死者有同性戀傾向,懷疑兇手同樣有同性戀傾向或者扮作同性戀者將死者騙至第一現場並實施殺人行為。
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中美兩國國家元首進行了互訪,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更是首次來華訪問。年底,美國軍方高階將領還將來華訪問,全世界都在關注中美兩國軍事關係的回暖。因此,J市的美國領事館對此案表示了極大的關注,多次與市政府和市公安局進行交涉,希望儘快破案。專案組感到了極大的壓力。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還是在籃球場,邰偉和方木坐在長椅上,身邊堆著厚薄不等的案卷。
邰偉先向方木簡單介紹了剛剛得到的調查結果,方木很用心地聽著,極少插嘴。最後,邰偉不無沮喪的說暫時沒有發現提示下一起案件的不尋常的特徵。方木想了想,拿過案卷材料,慢慢地看。
看到物證圖片的時候,一張照片讓方木看了很久。照片上,死者的錢夾和錢夾內的現金、信用卡、銀行卡等物擺在桌子上。從照片上看,除了中國工商銀行的信用卡和銀行卡之外,現金有人民幣和美金若干,還有一張鈔票的顏色比較特殊,由於被其它物品遮擋著,方木看不清它的幣種和麵值。
“這是什麼?夾在中間那張。”方木指指照片。
邰偉湊過來,“哦,那個啊,是一張英鎊,5英鎊。”
方木的眉頭皺起來,“他身上為什麼會有英鎊呢?”
“老外嘛,身上有外幣很正常啊。”邰偉滿不在乎的說。
“問題是他是美國人,身上有美金和人民幣就已經可以進行日常消費了。為什麼還要帶英鎊?而且只帶了5英鎊?”
這個問題把邰偉問住了,他搔搔頭,“也許……也許有什麼紀念意義吧。怎麼?”他看看方木,“你覺得這是下一起案件的線索?”
“我不能確定。”方木搖搖頭,“只是覺得有點不同尋常。再找找資料吧。”
“也好。你那邊呢,怎麼樣了?”邰偉看看方木帶來的案卷,迫不及待地問。
方木點點頭,目光變得堅定、冷靜。
“基本上有點眉目了。”
“是嗎,怎麼回事?”
“你別急,一本一本看。”方木把四起案件的材料一字排開,邰偉注意到每一摞材料上都有一疊列印紙。
“我們先從第二起案件來看。在第一起案件的現場,女性死者的胸部上被插了一個注射器。我認為這是在提示下一起案件的案發地點在醫院,至少也是與醫生這個職業有關。結果,第二起案件就發生在校醫院,死者是一個43歲的中年婦女,死因為海洛因中毒。”方木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他拿起那疊列印紙,“你再看看這個。”
邰偉伸手接了過去。那是一些期刊和書籍的影印件,上面還有方木勾畫過的痕跡。
“可能有點亂,你邊看,我邊講。”方木慢慢地說,“這些是英國著名的連環殺人犯哈羅德·希普曼的資料。1963年,17歲的哈羅德·希普曼跪在母親的床前,目睹年僅43歲的母親撒手人寰。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也成為了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母親的死激發了他學習醫學的興趣,但是他的母親由於病痛的折磨,長期以來只能依靠海洛因和嗎啡來減緩發病時劇烈的疼痛。所以,他也同時產生了用海洛因和嗎啡殺人的慾望。他不能容忍那麼多與自己的母親年齡相仿的婦女平安幸福的生活下去。”
邰偉忘了看手中的材料,目瞪口呆的看著方木。方木平靜地繼續講述:“1970年,他從醫學院畢業,成了一名醫術高超、醫德良好的家庭醫生。但是他從未真正擺脫童年的遭遇。1984年,希普曼開始用海洛因殺死自己的病人,受害者多為與母親年齡相仿的女性。直到1998年底他被捕時為止,他一共毒殺了215個人。”
邰偉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你的意思是,兇手在模仿哈羅德·希普曼的作案手法?”
“是的。在第二起案件的現場,死者的手提袋裡被兇手塞進了一本日文原版澀情漫畫。內容涉及到性虐待和同性戀。我認為這也是兇手在提示下一起案件的線索。因為第三起案件中,年僅7歲的死者就是死於性虐待。”方木又拿起一摞材料遞到邰偉手裡。
“這是日本著名連環殺手宮崎勤的資料。宮崎勤是一個早產兒,雙手腕骨略有畸形,也造就了他自卑的性格。這個人不喜歡與他人交往,但是非常喜歡看澀情漫畫。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