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胖。然後肥胖本身又會導致新的內心衝突,增加新的焦慮,這些焦慮又可能需要更多的飲食來消除,如此惡性迴圈,輕者會發展成為一般的心理障礙,如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重者便會發展成為上面提到的神經性厭食症。
飲食是人的本能之一。相對於性本能而言,它實在是受到了人們的太多的寬容。在城鎮的大街小巷,餐館酒樓是不論男女老少最願意去的地方、而且也是實際上去得最多的地方。人們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象談論人的高階本能一樣大談吃喝這樣的低階本能,而不必露出絲毫害羞之意。只要不是揮霍公款,一個人用自己的錢亂吃亂喝大約不太可能會受到什麼倫理道德的譴責。但是,飲食本能也不是完全不受制約,由過度飲食造成的健康和美觀上的問題,也就是說肥胖的問題,自然而然會使所有饕餮之徒有所收斂。天道公乎?天道公也!
從大的社會背景上來說,我們身上的肉有了“富餘”,也直接反映我們社會有了“富餘”。雖然富餘有富餘的問題,但富餘總比貧乏要好。想想四十年以前在這片土地上持續了三年之久的飢餓恐慌,再看看現在周圍一個個一邊吃著高階巧克力、一邊口口聲聲要減肥的性感女郎,我們就沒有必要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富貴病的發病率的直線上升而過於憂心忡忡了。因為飢餓既會使我們喪失作為人的尊嚴,又會使我們喪失健康,而疾病僅僅只會使我們喪失健康。所以我們可以說,把體重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既不太肥也不太瘦,是一個人在人人都有著做人的尊嚴的社會環境中追求健康的良好方式;如果考慮到現代人的審美觀與楚靈王的審美觀的一脈相承之處,那也可以說減肥是現代女性追求美麗的良好方式。
2001…6…6
(本文登載於心理輔導雜誌2001年第八期上)
()好看的txt電子書
將生活建立在磐石之上
如果將生活劃成一條線,任何人的生活都只會是一條曲線,而不會是一條直線。這些生活的曲線大致可以被分為兩種:一種是雖然有波動,但大致上在一條相對平直的線的上下波動;另一種波動則全無規律可言。
很顯然,前一種人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我們可以認為,那條相對平直的線,就是他的生活的基線。有這條基線在,他就會變得穩定、從容,任憑外界風吹雨打、山崩地裂,他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干擾。什麼是健康的心靈?這就是健康的心靈。
這條基線是由什麼組成的呢?說來其實很簡單。
第一,養成相對規律的作休習慣。這可以保證你有一個健康的軀體環境,使健康的心靈可以寄居其中。習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至少強大到可以低御大多數外界的和內心的變故的程度。如果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按時吃飯和睡覺,那你就基本上不用擔心自己會出什麼大問題了。
其次,至少有一個好朋友。這可以被看成是你心靈的出氣孔。封閉是有害的,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能不需要他人而活得健康和幸福。這是這樣的一個朋友:即使是他或她不在你身邊,你只是想著他或她,就不會覺得孤單。
再次,有一、兩種興趣愛好。人生在世,看不見的心理負荷是很大的,我們有時候要慰勞一下它。
最後,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少年人為將來而學習,成年人為養家餬口而工作,都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必抱怨,也不必賦予這些平常的事以什麼超越的意義。只是去做就是了。
也許再不需要別的什麼了。這些簡單的目標,每個人不必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實現。
生活原來是可以不那麼艱難的,如果你能堅守住一條由上面幾個元素組成的基線。
生活原來也可以是不那麼動盪不安的,如果你守住了你的基線,那你就已經把你的生活和全部的未來都建立在了磐石之上。
2002…9…10
解讀命運
提到命運,就讓人想到存在於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之外的某種神秘力量,它主宰著我們生命中的一切,可以讓我們幸福或者痛苦、成功或者失敗。在命運的面前,我們的努力總是會顯得軟弱和微不足道。
命運真的是一種外在的力量嗎?它真的神秘得不可探知嗎?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在對他的孩子的觀察中發現,孩子在經歷了一件痛苦或者快樂的事件之後,會在以後不自覺地反複製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這位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強迫性重複。
強迫性重複的現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