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就會回到山裡靠種糧食或養牛勉強為生——如果家裡擁有耕地或牛的話。不論是輟學還是完成學業,大部分孩子都在畢業後離開布坦扎,到城裡或首都去謀生。在那兒,他們要麼給人家打點零工,要麼就入伍——至少圖西人會選擇後者。
在德奧的成長過程中,蒲隆地先後被幾位軍事獨裁者統治,他們都是圖西—希馬派1的。從記錄來看,當時蒲隆地全國也只有十幾所中學和一所大學,而且在校學生絕大多數是圖西族。顯然,這種偏袒讓德奧享受到大多學生沒有的優勢。雖說德奧並沒感覺自己享受到了任何可以被稱之為“特權”的權利,但不管這種特權多麼微不足道、多麼不公平,它確實存在。
第七章 蒲隆地 1976至1993年(5)
德奧家不屬於圖西族的統治集團,也沒有什麼政治關係。對德奧這樣的孩子來說,要想繼續上學,就只能靠平時的好成績,以及在針對六年級學生的全國考試中考個好分數。在所有孩子中,只有德奧和另一個同學的成績達標。
德奧在初中時成績也很好,然後進入一所蒲隆地最好的高中。學校離家足足有兩天的路程,於是德奧開始住校。高中校園開始有了正規學校的樣子,沒有體罰,大家也都穿著鞋子上學。可是德奧在賽跑時還是光著腳,他有時也和朋友一起在周圍的山上跑著玩兒,但大多數時間他都是一個人。德奧不擅短跑,可他卻可以連續跑好幾個小時。他常吹噓說自己的腳底板很堅硬,連釘子都扎不進去。可以說,從他第一次上山放牛起,德奧就開始接受耐力訓練了。學校放假時,這種訓練就會繼續,德奧和安託萬在夏天回家時繼續承擔送飯和放牛的活計。
從上高中起,德奧開始接觸更多的事物,這一部分是受伯納德·布多迪拉主教的影響。伯納德·布多迪拉是蒲隆地的大人物,負責當地所有的天主教學校的管理,德奧覺得自己從記事起就認識伯納德·布多迪拉。在德奧小學三年級時,主教前來參觀桑噶扎的學校,他被選出為主教獻上禮物。高中時,牧師們會到學校給自己挑選神學學生,最優秀的學生當然是由布多迪拉挑走,他選擇了德奧和另外一個男孩。主教向他們講述上帝,但是強調上帝要求人類要關愛自身,以及上帝要求優秀的青年學生為解決蒲隆地的貧困和不公作出貢獻。
“貧困有很多方式從身體蔓延到心靈。”
這是布多迪拉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他常在自己的轄地巡視,探訪過很多山裡的人家,他還常常和德奧及另外一個學生講他的所見所聞,尤其是講起他去過的每一個地方几乎都缺少潔淨的水和醫療條件。他說看到那麼多窮人家的孩子才十二三歲就要入伍參軍,他覺得很心痛,並認為有必要開辦技術學校來安頓這些孩子。
在十一年級結束時——高中要上到十三年級——德奧自己計劃的工程開始動工了。他想在桑噶扎建一間診所,為周圍山上的人家看病。他設想著透過這樣的行動發動整個蒲隆地的人們來效仿——著手小處,放眼全域性。德奧說服了六個同學和他一起幹,也和爸爸商量好同意自己在暑假的前幾周把全部精力放在這個工程上。接連三個暑假,德奧都將精力投入到診所的工程中,但是直到畢業,診所還是沒建成。可他們畢竟努力嘗試過了,德奧告訴自己,有一天他定會完成一項這樣的工程。
德奧在全國高等學校考試中考得高分,獲得了去比利時一所大學學習的獎學金,可以在那裡接受牧師培訓。在這件事上布多迪拉肯定幫了忙,可德奧還是想在蒲隆地的醫學院學習,布多迪拉也欣然同意了。
1988年,德奧還在上高中三年級,布多迪拉主教寫了一封言辭頗為激烈的公開信,督促政府摒棄“刻意迴避討論種族敵對”的做法。他寫道:種族問題已經成了“禁忌”,但事實上胡圖族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主教還認為,胡圖族人“在權力地位分配方面遭受人為的、刻意的不公,這種分配明顯傾向於偏袒圖西族”。在教育的各方面,甚至在評分時,胡圖族也遭受著露骨的歧視。主教警示說,民族敵對已經“非常尖銳”。 。。
第七章 蒲隆地 1976至1993年(6)
主教的這封信中所談到的問題都一一應驗了。當年夏天,蒲隆地北部爆發了大規模的胡圖族叛亂,圖西族人被不由分說地殘忍殺害。事件又導致軍隊變本加厲地對叛亂進行殘酷鎮壓,被殺害的胡圖族或有一萬五千人之多。
北方發生殺戮時,德奧剛好在榮達山的家裡。那些德奧知道是胡圖人的鄰居——不管他們是否真正明白種族衝突的意義——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