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小夥伴們在一起快樂的玩耍,但更多時候,她愛自己呆在一隅,想些事情。 瑪麗蓮·夢露後來曾對別人說: “或許,我那個時候真的和別的孩子不一樣。記得,別的孩子都不愛睡覺,可我不,相反地,我會發自內心地對自己說‘我該去睡覺了。’……我想,那時的我喜歡的其實是這樣一種感覺:當房間裡靜謐的時候,那張屬於我的床可以把我帶進一個能令人忘卻煩惱的夢鄉,或許,在睡夢裡,我還會看見我的——媽媽。” 輾轉了很多家庭之後,諾瑪被格雷斯送到她的姨媽安娜·羅娃家。六十多歲的安娜獨身一人,十分富有,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她真正關心、疼愛諾瑪,在她的身邊,諾瑪度過了一段寧靜的時光。 這個時候,她已經上了中學。生性靦腆的諾瑪在學校裡寡言少語,很難與同學們融在一起,因此也很少有朋友。 天生麗質、性情柔媚的她每天有一項讓她十分著迷的事情,那就是裝扮自己。對此,諾瑪彷彿有天生的靈氣,無師自通! 每天早晨,她都對著鏡子裡漂亮的女孩端詳一番,想想自己今天改換什麼衣服。她不喜歡每天都穿同一種顏色的衣服,那太千篇一律了!雖然她沒有錢,沒有什麼好衣服,但她總會突發奇想,“標新立異”。有時會買條廉價的男式長褲穿在身上,有時會把毛衣反過來穿,有時自己還加一些小小的裝飾,恰到好處讓她顯得自然、秀氣,而又充滿活力、與眾不同。她時常從同班男孩子眼睛裡,看到閃爍的歡喜和欣賞,這令她暗暗得意。但她對身邊的男孩子卻不欣賞,很是“瞧不上”。 此時的她,最崇拜的三個人是美國內戰時期解放黑奴的總統林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赤道非洲的傳教醫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施韋策。成年後的瑪麗蓮·夢露曾經特地找到林肯傳記的作者卡爾·桑德伯格,併成為他的好朋友。直到她去世之前,每到一處,她都會在住處掛上林肯的肖像,並常常將林肯在蓋提斯堡的演講文章帶在身邊。這也許也是因為她缺少父愛,是一種精神寄託。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章:童年(5)
1940年,安娜姨媽心臟病復發,病情久久沒有得到好轉。無奈之下,夢露不得不考慮重新回到格雷斯家。自1941年9月起,她又和格雷斯一起住了。不久,格雷斯夫婦準備搬到東海岸的西弗吉尼亞州去,但是他們不能帶著諾瑪一起去。因為若是諾瑪呆在絡杉磯,她每個月可以從州政府領取那20美元的救濟金——諾瑪的生活費。諾瑪要是跟他們一起走,救濟金就不會再有。而格雷斯一家也不寬裕,他們無力撫養諾瑪。如今,對於16歲的諾瑪·簡·貝克來說,擺在她前面的有兩條路:回到孤兒院或者——結婚。 總的來說,夢露的童年生活是顛沛流離,沒有幸福可言的。對於童年的悲慘遭遇,甚至是駭人聽聞的故事,夢露非但毫不避諱,還經常向親友甚至是初次接觸的人傾訴。比如說,她曾經向人傾訴,說她在幼年時曾經受到惡棍的欺凌。當他還是一個小姑娘的時候,就遭到一個警察的強暴。她還親口告訴她後來的女僕,自己在少女時代曾經生了一個嬰兒,在監護人的逼迫下才把孩子送給了別人…… 然而人們往往發現這些故事在時間和地點等方面漏洞百出、相互矛盾,有的故事甚至與最初的描述大相徑庭。 就說夢露自己說的她被非禮甚至強暴,並生下一個嬰兒的說法,人們很難相信這是實情。因為她曾對一個朋友稱,她是在14歲左右生的那個孩子,而對另一個朋友,則又說是她在跟第一個丈夫多爾蒂離婚以後才分娩的。其實夢露非常清楚自己家族的精神病史,她曾經向她的密友傾吐過自己心中的秘密,她說“把一個孩子帶到世上對這個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而她對女僕講述的那一段14歲懷孕產子的故事時,正是她與第三任丈夫阿瑟·米勒結婚後第二次流產之時。也許,她不過是為了表明自己是有生育能力的:“瞧啊,莉娜,我能懷上孩子!”因為此時,她已經多次流產,不能生育了。 夢露的心理醫生格林森認為,她有一種“受虐待的幻覺”。曾於1954年為夢露代筆撰寫自傳的作家本·赫克特也說:“很難搞清楚夢露什麼時候在編故事,什麼時候在說真話……我倒並不認為她是在故意欺騙我,她實在是個幻想家”。一些接觸過她的人也認為,夢露是在用“合成的事實與自我陶醉的幻想”打造出自己的公眾形象。 但無論如何,我們是能夠原諒她的這種行為的,因為,她太需要愛和關懷了。她所得到的,比她失去的少了太多。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少女新娘
正是在這個時期,她認識了比她大五歲的吉姆·多爾蒂。吉姆·多爾蒂是格雷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