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那老師教作文,說敘述文要有abc元素、議論文要edf、說明文要ghi、抒情文要jkf。那學生也真是個人材,反問如果我在說明中夾雜了議論,議論又以抒情手法表達,那是否可包含egf?
好一個該從事生物學物種分類的老師,誤闖中國語文的雲煙中,對難得懂問問題的學生說:“不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你那樣寫說明文,考試會扣分。”
好一個通透開明的父親,為學習不是求分數做了最佳示範。遠到我念書那個年代,的確是開宗明義把文章分成敘述文、議論文、說明文、抒情文,那時已覺得這硬分法過時兼不合邏輯:抒情是手段,也可以是目的;議論是文體,也可以是口吻,不可能就此簡單化地將散文以並排關係分類。
教中國文學的,不可能不知道秦相李斯的《諫逐客書》,是如何對秦嬴政動之以情,說之以理,令秦王收回排斥外國勞工的成命。是什麼時代了,考試評分員是否機械化到面對情理並茂的鴻文,反而迷失到不懂打分數?受文必有起承轉合的教化長大,又以此為唯一好文章的標準,幾乎可以肯定,不但不會成為一個夠底氣的作家,在任何行業也不會成為有創意的人。
這種教育法與考試法,不得不令人想到以八股文取士,把文章分八段:破題、承題、起講、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大結,只有在起股才可在限定的字數內發表議論,在大結才不用模仿聖賢口吻用自己的語言發揮。多少中國人的心力就花在精研這格式,在這侷限下寫出符合考官心水的方程式,與打電玩研究破關秘技無異:一個是文字遊戲,一個是官能遊戲。結果當官的都是同一類人,我們下一代稍有機會向上流動的也可能是同一種人。
教改令老師難做,難在要寫報告,要把自己的“政績”量化,學生依足規範才有分可計,好老師也不可能寫下:“啊,我昨天跟學生談看星空的得著,令他對人生開了竅。”這功德是不會在評核及考試成績中反映出來的。幸好,網界無邊,這一代又可能因吃了太多雌激素,早熟得很,見多識廣,可能比小部分因循的教師還懂得我有我思考,我有我天馬行空的世界。
地產忽悠大全
去年內地房產開發出泡沫後,中央除了增加轉售利得稅、指令開發商囤地一年也要徵稅外,更有一項有趣的行政措施,不得濫用豪宅之類形容詞;奢華夢吹入尋常百姓家事少,加劇貧富懸殊破壞和諧事大。
這就為難了為開發商做企劃的,不唱好,不吹噓,難道要把廣告變成謙卑的藝術?九龍界限街有一家別墅名為“可以居”,屋主又謙卑得極限到惹人妒忌了。跟西九的“君臨天下”對比,恰如天上人間,要我報地址,說我住在“君臨天下”,是會臉紅的。
香港樓盤傾向於賣感覺,特別是電視廣告及街頭廣告牌,主打外國風情,彷彿普天下皆為浪漫福地,遇上地點不夠高貴的,就索性不提,能蒙過去就算了。廣告耍花招忽悠的現象,自然無分地段。在網上看到一段“地產忽悠大全”,諷刺售樓廣告天花亂墜:偏遠地點是“遠離鬧市煩囂”;郊區鄉鎮則“迴歸自然;享受田園風光”;緊接鬧市當然“坐擁城市繁華”;房型很爛是“個性化設計”;樓間距離小可以“鄰里親近,和諧溫馨”;邊上有診所則“擁抱健康”;邊上是荒草地也能“超大綠化”;附近什麼都沒有就號稱“簡約生活”……達到乾坤大挪移化境,讓我們學習到怎樣凡事往好處想。
一分錢一分貨,買房子是很大的投資,當然不會迷失於文字的法力;但既然買樓想買感覺,住客故意給哄騙到順勢自我催眠,帶著這些感覺進新居,邊上有垃圾站是“人性化環境管理”,也是好事,不是壞事。廣告讓世界更美好,元朗“六本木”的住客自覺擁有了東京潮地的氛圍,應感激名字的魔力。
愛國消費
“愛祖國,用國貨。”時光倒流半世紀的口號,憶苦思甜一番,最能感受什麼叫時移世易。現在,無論是老愛國、忽然愛國的、敵視咱們祖國的,都不知不覺用了國貨。從前的從前,一提起國貨,印象只限於那幾家國貨公司;如今國貨遍天下,萬國旗下都流著祖國人民廉價的汗水,保護主義敵不過交易成本以長補短的定理。
歐美不是不愛國,但沒有把愛國與用國產貨混為一談。進口貨那麼便宜,不買白不買,對不住自己才不愛國。只是逆差那麼大,保護主義有可能捲土重來,美國人愛美國,如果堅持用瀕危的三大車廠的貨,也不知是福是禍。愛國不用進口貨,有夠笨之餘,也是落後又危險的行為。把地球村細分為幾家大戶,倒流到各家自掃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