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瘓馱俚鵲揭懷∥淞值暮平儼拍莧糜⑿墼儐稚褡誦Π寥盒郟�潮闋齙閼�炔隕�氖隆O袷恰都追揭曳健防鐧牡諞桓雒蝸耄�悶�眯θ吹娜匪黨齪芏噯訟M�*希望馳騁疆場的“抱負”。
扯遠了,其實想說的是郭靖和黃蓉的幸福,只是一種摺子戲似的的幸福。因為我們看不到全域性只是欣賞了最美最*的幾分之一,所以會一時神往一時拔不出來。若是真的搞個人物紀錄片,把小郭和小黃的生活一直拍到老是不是少了些韻味和企盼呢?殘缺不全可以啟迪我們美好的想象和祝願,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含恨和不如意。
小的時候我看電視劇很是著迷,而且特容易入戲,甚至有過激動到半夜都沒睡著的事。長大了,成熟了,冷靜了,理智了,很多事情看明白了,學會了辯戲出戏——
脫下戲中人物的“鳳冠霞衣”,擦去臉上的“油彩”。
武俠小說有個公式,就是真正的高手必然是有高人相助,內功外功傾囊相授,要不怎麼可能年紀輕輕就馳騁江湖縱橫武林呢,起碼也得三四十才能有所成就,就像現在社會上打拼的人,一般都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殺出一片天地。可是若英雄練出一等一的武功都是三四十了,是不是覺得有些遺憾,自古英雄出少年,若英雄在少年時就已經是英雄了,身邊還有個如花美眷神仙眷侶豈不快哉?
可這畢竟是個神話,那是作家寫給自己寫給我們的神話。現實生活卻是應了張愛玲的那句話:
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裡面爬滿了蚤子。
哪能有那麼多的高手相助?一個已是奢求。哪能一吃飯就是一錠銀子?還不用找零。可是如果真的瑣碎於這些磕磕絆絆的細節,武俠或者說是電視劇都不能上演了,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它多半是擷取了生命中的某一段的生活,或悲或喜卻不會是他們整個人生的蓋棺定論。而我們糾結在這一精心提煉的一部分耿耿於懷不是自欺欺人嗎?
然而自欺欺人又怎麼?如果別人願意你又多什麼嘴操什麼心呢。此刻想起了古代文學課理論老師在講《牡丹亭》的影響時說起的很雷人的事。話說《牡丹亭》當時家傳戶誦,老湯的粉絲遠比現在劉德華的歌迷狂熱。有個叫商小伶的在舞臺上演這出戏時唱到斷腸而死;還有個叫馮小青的女子寫了首《讀牡丹亭絕句》:“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人間猶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寫完後嘔血而死;更有甚者名曰金鳳翹,“自矜才色,不輕許人”,然而她就是看上了湯同志(才子是一把碧血劍啊),可由於當時媒體網路不發達金美女不知道湯同志當時已經很老了,知道後萬念俱灰,可能是受不了古佛青燈又不想糟蹋自己嫁所不愛,所以自殺了。
三種代表性的死亡,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關風與月。她們就是不出戲。
也許正如安所說的,有時世事看起來是一種殘忍,反轉過來卻是一種慈悲。這三個女子本身就是一出摺子戲,年輕的死亡是一種極致的絢麗,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別人生命裡,留在神話與傳說中。她們不是真正地看不透,也許之於我的理智,那是一種更透徹的明智。畢竟人與人不同,有些人就是為愛而生的,所以感謝那些“騙人”的戲,它們給了我們一方心靈的世外桃源,出戏未必是幸福,入戲不見得就是真正的痛苦,人生最可憐的莫過於心已老去,死去,不得動彈。
如果人間失去多彩的面具,是不是也會有人去留戀,去惋惜?我想我會的,世間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誰看得清說得準呢。不久前看《我的青春誰做主》時最為*裡面趙青楚的一句臺詞:
“如果人的一生都那麼理智謹慎日後回想起一定會有所遺憾,讓我衝動一次僅僅憑感覺,這一次我的青春我自己做主!”
——就算她看不清這場戲裡多彩的面具,就算是不知天高地厚,摺子戲也有它的美,人生若有這樣一場絢爛的戲也不悔此生。
一時衝動或許幸福了一生,幸運的是,青楚是幸福的。 。。
Tonight I feel close to you: You open my door and light the sky above
Tonight I feel close to you: You open my door and light the sky above
(上)
《Tonight I feel close to you》是一個好友推薦的歌,原不大喜歡英文歌的我卻深深地愛上了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