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個很大的愛好,僅次於看小說,她訂閱了許多電影刊物。她喜歡葛麗泰嘉寶,像一般的八卦影迷那樣,既欣賞她的演技,也好奇她的神秘身世,還喜歡加利古柏、秀蘭鄧波兒、費雯麗;中國的則喜歡阮玲玉、談瑛、陳燕燕、顧蘭君、上官雲珠、石揮……那時有聲電影剛剛起步,1930年阮玲玉在《野草閒花》中第一次開口唱歌,姐姐立即便學會了;1931年胡蝶在《歌女紅牡丹》裡開口說了大段對白,姐姐也可以朗朗上口,一字不落地複述出來;有一次姐弟倆去杭州玩,住在後母孃家的老宅裡,親戚朋友很多。剛到第二天,報紙上說談瑛主演的電影《風》正在上海電影院上映,姐姐立刻就要趕回上海去看,怎麼勸也不行,於是他只得陪著她坐火車去上海,直奔那家電影院,連看兩場。他的頭痛得要命,姐姐卻得意地說:“幸虧今天趕回來看,要不然我心裡不知道多麼難過呢!”現在姐姐不在身邊,他連看電影的心情也沒有了,因為不能不想著她。
吃東西的時候也想著——姐姐喜歡吃甜食,紫雪糕,爆玉米花,山芋糖,掌雞蛋,合肥丸子,都是些又便宜又普通的吃食,就是合肥丸子囉唆些,只有姐姐的奶媽何干會做——先煮熟一鍋糯米飯,涼了後捏成一個個小團,把調好的肉糜放進米團裡捏攏,大小和湯圓差不多,然後把糯米糰放在蛋汁裡滾過,再放進油鍋煎熟。姐姐是那樣喜歡吃,又吃得這樣高興,以至於引得全家的人,包括父親和傭人們後來也都愛上了這道菜。如今姐姐逃走了,連老奶媽何干也為了這件事受連累,回皖北養老去了,合肥丸子自然也吃不上了。
他還記著姐姐教給自己的許多寫作方法:積累優美詞彙和生動語言的最佳方法就是隨時隨地留心人們的談話,一聽到後就設法記住,寫在本子裡,以後就成為寫作時最好的原材料;提高中英文的寫作能力,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一篇習作由中文譯成英文,再由英文譯成中文。這樣反覆多次,儘量避免重複的詞句,一定能使中文、英文都有很大的進步。
姐姐是天生的作家,中英文都很棒,從父親家出逃後不久,她便用英文寫了一篇文章在《大美晚報》登出來,披露了被父親軟禁的經過,這是美國人辦的報紙,編輯給文章定了個很聳動的標題:“What a life!What a girl’s life!”家裡是一直訂著《大美晚報》的,父親看到文章,大動肝火,可是他已經拿姐姐沒辦法——他不能再打她,也不能再關她,她已經遠走高飛,再也不用怕他了。
她以後還會飛得更高更遠,比她的父親、祖輩都高而遠,更比他高遠,直到難以企及。
他想起小時候,姐姐很喜歡盪鞦韆,蕩得很高,他在一旁看著,很是羨慕,卻怎麼也不敢坐上去——姐姐看到的世界,一直都比他高,比他遠。1934年,姐姐升高一時,他才小學五年級;1936年小學畢業,父親又讓他在家停學一年;1937年日戰爆發,許多學校停課,又荒廢一年;到了1938年,姐姐離家出逃,父親受了刺激,這才決定送他進入正始中學讀初中一年級,可是剛讀完初一,學校遷往法華鎮,校名改了,校長也換了,於是父親又要他輟學……
而這時,聽說姐姐已經考上了倫敦大學,還是遠東區第一名,可見真是奮發圖強。可惜由於戰爭的緣故,英國已經不能去,只得改入香港大學。。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10)
姐姐的成功照見了他更加的低微與無助,張子靜更加沉默、更加羞怯了。張愛玲在1939年夏天離開上海,獨自乘船去香港。
他沒有去送。
6
十幾年後張愛玲以“梁京”為名寫了一部長篇小說《十八春》,在上海《亦報》連載,引起轟動,與周作人的散文、豐子愷的畫一時並稱“亦報三絕”。
後人考證,以為“十八”指的是她從1932年到上海至1950年完成這部作品,剛好十八年;也有說是影射胡蘭成的;但我個人以為,那指的是她逃離父親家時是十八歲。
同年《亦報》舉辦的關於《十八春》的作品討論會上,曾有人提出這部小說太過傳奇,哪有親姐妹反目,竟可以將妹妹囚禁大半年的?可見是虛構。連周作人也說“我看《十八春》對於曼楨(小說女主人公)卻不怎麼關情,因為我知道那是假的”。
然而張愛玲寫的卻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實。小說裡顧曼楨的所思所想,所見所哀,其實正是十八歲的張愛玲囚在空房時的所思所想,所見所哀——
“她扶著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