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大孤山的石人傳說故事,奠定了《石頭記》的前身《風月寶鑑》二度創作的基礎。筆者認為傳說故事中的那塊寶石,就是啟用曹雪芹設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的最初的思想火花;再加之岫巖盛產玉石自古聞名,這些都足以激發出曹雪芹的創作靈感,促使其感悟天地靈蘊,調動其創作智慧的高度發揮——從而合女媧拈自然之土造人的傳說與大孤山石人的傳說於一體,坯孕、映象、合成了寶玉這樣一個靈光四射、熠熠生輝的人物。由此,筆者認為:大孤山的石人傳說故事,是促成寶玉這一人物形像問世的基礎和淵藪,也是《風月寶鑑》中的人物脫胎成《石頭記》中的人物的最初起因。
一般小說家認為賈寶玉是以作者本人為原型塑造而成,其身有作者的影子,自然而然的把寶玉看成曹雪芹的化身,這樣的觀點用在《紅樓夢》上顯然是錯誤的。他們把四月二十六日看成寶玉的生日或曹雪芹的生日,又說不出任何道理來,為此,紅學界爭論不休。實際上,曹雪芹的寫作手法是現今小說家所不可比擬的;如果說,從書中一些關鍵的描寫上可以找出曹雪芹的生日來,但也絕不是想象得那樣簡單直白。關於曹雪芹生日的具體時間將另文公佈,以饗廣大紅迷。這裡,先看看書中四月二十六日是個什麼日子: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中說: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側批:無論事之有無,看去有理。】須要餞行。”
二十七回寫大觀園女兒們在芒種節祭餞花神,這一天,又特意點明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種節。據悉,我國沒有祭餞花神的風俗,這是作者的杜撰。曹雪芹為什麼這樣寫呢?
這是《石頭記》“一手二牘”寫作特點決定的,我們先看二牘的基本意思。前幾篇文章已經闡明:寶玉是石頭,並沒有什麼具體的出生時間,石頭記事乃碑文,寶玉本質是《石頭記》,寶玉的生日也是《石頭記》誕生的時間。這個時間怎麼確定呢?很多讀者把書中人物明寫的生日時間,當成歷史人物的生日去理解,讀小說可以,解讀《紅樓夢》文字的真正內蘊則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了。二十七回書中說了一個關鍵日子:四月二十六日。先看這是什麼日子:
1、“祭餞花神”表面有花開花落、收花結種之意。實際是祭奠祖先和傳宗接代生子之意。
2、四月,曹雪芹構思為惜春的身份;如元春生日為元月初一,表曹髦宗族的第一個二十代範世週期的始祖;迎春為二月十二為第二個範世週期,十二為第十二代即曹髦後裔第三十二代人,應該是曹霸,沒有考證先記錄於此;探春為三月初三是第三個範世週期,這個週期少記錄了三代人,沒有範完;惜春當然是四月,二十六日代表曹家第四個範世二十代週期,其中六字表明這二十代的第六代人,到了這代也許有人能破譯《紅樓夢》。
3、二十六日(這個日子有好幾個解釋,有人可能懷疑,其實這是絕妙的“影夥從”表現方式)這日正值芒種節,意謂祭奠先人、續接宗譜。這是曹雪芹希望曹家幾位先輩都能接續到“探春”的宗譜上,能隨著“惜春”的宗譜延續下去,“忙宗接”(芒種節,詳見《曹雪芹的誕辰》一文)即此意。因為,過了芒種便是夏日了,即過了芒種後下個節氣是夏至,夏日乃指夏至日,其義——“下支人”。曹雪芹原意:我寫《石頭記》的時候,是“探春”即曹家第三個範世的末期,《石頭記》寫完時曹家已經進入“惜春”時期。雖然惜春和探春頭尾緊密相連,但惜春範世的後人們畢竟屬於下一支人了,關係較遠了。即使這樣,也希望“惜春”範世週期的這二十代人能把曹家的宗祀傳承下去,希望他們中間有人能明白我寫“忙宗接”的真正目的。這裡,且看曹雪芹在這回書裡是怎樣“忙宗接”的:
首先是把曹雪芹、曹大漢兩家共同的山東始祖曹錫章(薛寶釵)補到曹家家譜裡,這個話題在《石頭記》中是主要話題之一。脂硯齋的批語:“再三再四”就是告訴我們這是重要的話題。怕後世讀者看不懂,這樣的話題曹雪芹多次用故事的形式予以敘述。曹錫章的話題更是這樣:曹錫章在曹雪芹家當時的家譜上是用曹錫遠頂名,現在就要把這個遠字去掉換上章字,補到自己家的戶牒上(撲蝴蝶)。同時提醒曹家人和親宗後代及曉紅(小紅)之人,不能忘了曹霖(黛玉)。因為,曹霖是曹錫章的兒子,二十七回書中說寶釵撲蝶,小紅並沒有看到曹霖(黛玉在此還有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