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偏激,亦未落伍。始終一貫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開風氣之先,據杏壇之首;實事求是,表率群倫,把我們古老的文明,導向現代化之路。熟讀近百年中國文化史,群賢互比,我還是覺得胡老師是當代第一人!
唐德剛認為,胡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可與“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相埒。他又評論胡適的人格:“……這些名儒碩彥之中,有胡先生的資質的,大多沒有胡先生用功;和胡先生同樣用功的人,則多半沒有他的天資;先天后天都差與胡適相埒的,又沒有他的德性好、人緣好、氣味好。這些都是胡適之的過人之處,都不是偶然的。”
唐德剛說:“胡適之有一種西方人所說的‘磁性人格’(magnetic personality),這種性格實非我國文字裡什麼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等形容詞所能概括得了的。有這種稟賦的人,他在人類群居生活中所發生的社會作用,恍如物理界帶有磁性物體所發生的磁場。它在社會上所發生引力的幅度之大小,端視其在社會中影響力之高低;影響力愈高,則幅度愈大”。
殷海光等人批判胡適,質疑他的學術成就,質疑他好名,質疑他想當中國“文藝復興之父”。但殷海光又說,總結數十年來中國國運起伏隆替,“中國人多容納並吸收胡適思想之時,正是中國比較和平、安定、進步、趨向開明之時”;反之,“胡適思想橫遭排斥與嫉視之時,也就是國運乖違,禍亂如麻,趨向固蔽之時”。胡適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確是一種“昏沉的中國之現代的啟蒙導師”,而這股啟蒙的力量,敦促中國人在西風東漸之際,必需“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甚至包括胡適自己所持的思想在內,也才能成為開放社會中,內在穩定與向上提升的根源;也展現了思想的可貴,在於思想是無法被力量打倒的,思想只能經由時代與實踐的檢驗來證明真理的成分。
後記:此刻才見天空
此書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民國人物系列的第二卷:思想卷,其他兩卷分為國學卷、文學卷。書中所敘文人逸事,皆從三百多部書籍,上千篇文章中採擷而來,筆者加以斟酌、選捩、修改、增刪、歸類、排序、承啟,終成此書。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每本書附主要參考書目,以供讀者方便查閱本書的思想譜系。
思想卷單列十位思想者,涉百餘位民國著名人物,筆者希冀用逸事的路徑,輕盈的筆法,筆記的形式,尊仰的靈魂,來對其人其事進行梳理,重現三千年不遇之大變局下,那些唾珠咳玉,環佩鏘鳴的大師們:他們的歡笑、挺拔,他們的雷鳴、呼嘯,他們的自負、驕縱,他們的狂狷、怪癖,以及終歸悲憫和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代命運。他們是生逢其時的一代,又是生不逢時的一代,只祈願風流終不被雨打風吹去,大浪淘沙後,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天地逆旅,你我都是流水,唯有思想得以永恆。但思想者又總是孤獨的,本書十位大師所行道路各異,篳路藍縷孜孜矻矻一生艱辛,讓筆者不禁想起弗洛斯特的詩句以紀念之: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每看民國大師們的生平細微,總讓我聯想起紅樓中的金陵十二釵,但無疑這些男子們才情更可羨,命運更弔詭,身世更引人黯然銷魂。即使如此,我們仍需看到,他們都只是華夏大陸自1840年後,大悲情包含下的小悲情。只願我們的祖國,在飽嘗苦難之後,最終能走過歷史的三峽,走進真正屬於人民的盛世,屬於中國文化的盛世。
筆者編著此書,努力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用逸事的形式來表達嚴肅的內容,用輕鬆的筆調來展示厚重的主題;二是對歷史人物,不溢美,不隱惡,以期展示人物複雜多元的歷史面目及其學術價值,三是儘量用客觀的事例說話,而將自己的觀點隱藏在紙後,不讓價值判斷影響事實判斷,更不希望用作者的思考來代替讀者的思考。如果讀者朋友讀完後,感覺到了問題的開始,而不是思考的終結,筆者幸甚。
本書採用筆記文體的形式,實受餘世存先生《非常道》一書啟發,寫作思想也部分發軔此書,不得不記之。
感謝天涯煮酒論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表平臺,感謝江上葦、押沙龍等版主對本帖的維護,感謝天涯諸多網友在帖子裡的精彩討論,尤其是東方隱、窮人馬二、七分鐘的海水、萬馬堂中花飛揚、雪野殘狼、百草豐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