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正要怒目反擊時,忽見劉先生用力一拍桌子,聲音更大地說:‘我就靠你成名成家,作為吹牛的本錢,你不理解我的苦心,你忍心叫我絕望麼’,憤怒的臉忽然變成可憐的臉。”陶光聽到老師把自己當成“吹牛的本錢”,很受感動,於是轉怒為笑,扶老師坐下,並向劉說明原因,倒茶賠罪。劉亦轉怒為喜,留陶一起吃晚飯。
在西南聯大時,劉文典的學生李埏曾向劉借過一本《唐三藏法師傳》。當李翻開這本書時,發現空白處全是劉文典用多種語言寫的批註,註文除中文外,還有日文、梵文、波斯文和英文。李埏正看得入神時,發現書中有一張劉文典用毛筆畫的老鼠。李很是疑惑,便去請教劉。劉文典說,那是他在鄉下點香油燈看書時,一天深夜見有隻老鼠爬到燈盤上,明目張膽地吃燈芯上滴在燈盤上的油。他本想打死老鼠,但又覺得老鼠也是在討生活,和他讀書也是為討生活一樣,就不必相殘了,當時便用毛筆畫了一幅老鼠像夾在書中。李埏於是感慨:“先生真有好生之德!”
張中行回憶,劉文典講課時,吳宓(號雨僧)也去聽,坐在教室內最後一排。劉文典總是閉目講,講到自己認為獨到的體會的時候,總是抬頭張目向後排看,問道:“雨僧兄以為如何?”吳宓照例起立,恭恭敬敬,一面點頭一面答:“高見甚是,高見甚是。”惹得全場為之暗笑。
吳宓對劉文典的學問十分佩服,他常去聽劉文典講課、演講。他在日記中記錄:“聽典講《紅樓夢》並答學生問。時大雨如注,擊屋頂錫鐵如雷聲。”又一次寫道:“聽典露天演講《紅樓夢》。”
一次,劉文典與學生談到《紅樓夢》中妙玉論飲茶:“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劉文典調侃說:“吾輩飲茶,解渴的蠢物耳。”
王彥銘上學時,同學中流傳著種種關於教授劉文典的奇聞逸事:……說他批閱學生試卷極馬虎,全憑印象打分;說他博聞強記,憶《富蘭克林自傳》不用查字典……
錢穆在《師友雜憶》中回憶劉文典:“有一年,餘適與同車,其人有版本癖,在車中常手夾一書閱覽,其書必屬好版本。而又一手持捲菸,煙屑隨吸隨長,車行搖動,手中煙屑能不墜。”
劉文典煙癮極大。一天上課時,劉文典的煙抽完了,就問前排的男學生示意要煙抽,學生們怕煙太差,不好意思拿出來。但劉一再示意,一位姓張的學生便要掏出煙來,這時正好教室門開了,家人給劉送煙來了。
劉文典與著名白族詩人馬曜曾在雲南大學共事,二人都好煙,常一起品煙。後馬離開雲大後,劉每覓得好煙,便邀馬一起品嚐。而馬亦投桃報李,1951年,程硯秋到昆明演出,一票難求。馬知劉為戲迷,便想辦法弄到票,親自送到劉家。
劉文典喜鴉片。錢穆說劉文典留教雲南大學後,“日夕臥煙榻上,除上課外絕不出戶”。據說解放後,在雲南,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兩個人抽“雲土”,一個是原雲南省主席龍雲,另一個就是雲南大學教授劉文典。
在雲南時,劉文典迷上了滇戲。當時,在西南聯大任教的劉文典的學生陶光看上了一位才貌雙全的滇戲女藝人,想請劉文典為之做媒,便常拉著劉去看滇戲。陶光已人到中年,劉自然樂意成人之美。結果,劉從此對滇戲著了迷,而陶也抱得美人歸。此事一時傳為佳話。劉認為真正能保持中國之正統者,惟有滇戲。四十年代,他幾乎天天去看滇戲,“光華劇場的頭排兩個座位被他常年包下,屆時風雨無阻,偕夫人每晚必到。尤對著名老生慄成之的演唱藝術極為傾倒,曾譽為‘雲南叫天’,並贈以詩‘檀板謳歌意蓄然,伊涼難唱豔陽天。飄零白髮同悲慨,省食憔悴李龜年。’”
解放後,劉文典常晚飯後漫步去茶館聽滇戲。一天傍晚,劉攜夫人沿翠湖漫步去聽戲,忽然有輛小吉普車在他旁邊停下,從車上走下一位省級幹部,問劉先生要到何處,可以用車送。劉卻婉言謝絕曰:“安步當車。”說完與夫人信步離去。
劉平章回憶,1957年3月,劉文典在北京開會期間,在一家書店看到《蘇聯畫報》上有一幅名為《擦皮鞋者》的漫畫,畫著一個滿臉皺紋、衣著襤褸的老頭在嚴冬的寒風中蹲在地上為兒子“kolya”擦皮鞋。當時正在成都讀書的劉平章給父親寫信“討要”生活費,劉文典恰好讀到“擦皮鞋者”漫畫,想到自己對兒子的溺愛,不免自責。於是他在給兒子的信中稱呼兒子為“kolya”,落款為“擦皮鞋者”,信中不提寄錢的事,反說自己在京費用大,錢已用完,要兒子匯點來解除經濟危機。這封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