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2/4 頁)
、教學水平低而被解聘的教授、副教授多達七十餘人。但出身貧寒的他始終對下屬有顆仁慈而悲憫的心,他明白一些大學教授被解僱後可去之處甚少,其中被他解聘的幾位教師生活特別窮困,他又充滿人情味地動用多方關係,把他們安置到臺大圖書館,並續發了一年的聘書緩解他們的困難。
在臺灣大學時,作為一校之長,傅斯年的原則是答覆政府公文可以讓秘書那廉君代筆,但學生們來信他都是親自動筆回覆,以示對學生的尊重。
傅斯年的妻子俞大綵回憶說:傅先生在臺大,“常在中午返家時,偕我到各宿舍探視,並檢視學生的伙食”。傅先生每次一進餐廳,“男生必高呼歡迎校長,女生則擁到他身旁”。
1950年,傅斯年去世後不久,衛生署一人將一副眼鏡送到傅家,告訴俞大綵說是傅先生託他在香港為某學生配的。原來,傅斯年為了發掘高才生,在臺大舉行作文比賽,由他親自出題閱卷。一日,他回家興奮地告訴夫人,自己看到一篇好文章,約作者面談,果然文才非凡。但這學生家境貧寒,患深度近視而不戴眼鏡,問他為何,該生默然不答。這名學生拿到眼鏡後,含淚長跪在傅斯年墓前。
【率真】
傅斯年的舊學功底十分紮實,早年最喜歡唐代李商隱的詩,後來又痛罵李商隱是妖。羅家倫就問他:“當時你喜歡李商隱的時候怎麼不說他是妖阿?”傅回答說:“那個時候我自己也是妖!”
1920年,《新潮》曾發表了傅斯年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寫的是留學歐洲途經上海的觀感。這篇文章發表後引起上海人,特別是上海籍男人們的反感與抵制,認為傅斯年醜化了上海人。傅斯年這樣寫道:
“在上海住的時間很短暫,沒得什麼益處。但見四馬路一帶的‘野雞’,不止可以駭然,簡直可以痛哭一場。社會組織不良,才有這樣的怪現狀;‘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我覺得上海有一股絕大的臭氣,便是‘好摹仿’。請看上海話裡,一切名詞多是摹仿的。不直陳其事,而曲為形容,拿甲來替代乙,拿丙來比喻丁,其結果無非令人肉麻罷了。至於行動的摹仿,更不要說。從摹仿‘倉聖’,以至於模仿‘洋崽子’,雖等差不同,要都是摹仿。良家婦女摹仿妓女的衣服,良家子弟再摹仿良家婦女的衣服,或竟直接摹仿妓女的衣服。”
北伐勝利之後,傅斯年等幾人在在蔡元培先生家中吃飯,有幾個同學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得更多,不記得如何說起,說到後來傅斯年便肆意亂說了。他說:“我們國家整好了,不特要滅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趕出蘇彝士運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縣之’。”蔡先生聽到這裡,不耐煩了,說:“這除非你做大將。”
1927年,時傅斯年在廣州中山大學教書,是系主任,又是院長。一天他和別人吵架,吵完後找到他的朋友羅家倫和何思源等人,一見面就把皮包往地上一摔,一屁股坐到地上,撒潑、張嘴大哭,非要他們幫他去打架出氣。
1927年,李大釗就義,報紙上發表訊息有謂李在北平“就刑”。傅斯年反駁說,不是“就刑”,是“被害”。
1932年,陳獨秀被捕,傅斯年為之辯誣,說陳是“中國革命史上光焰萬丈的大彗星”。
傅斯年在認識丁文江之前,痛恨其政治立場,甚至當著胡適大罵丁文江,說:“我若見了丁文江,一定要殺了他!”後來胡適介紹兩人認識,他們卻迅速成為莫逆之交。丁文江在長沙病危,正是傅斯年第一個從北京趕去看護。
朱家驊代理廣州中山大學校長時,為宴請趙元任楊步偉夫婦和傅斯年,特地安排了一桌最好最貴的酒席。趙元任夫婦吃完先走,楊步偉在路邊看見一個北京炸醬麵攤,要了一碗,正待品嚐,傅斯年和朱家驊從後面趕來。朱覺得沒讓客人吃飽,過意不去;傅抱怨楊在大街上吃,不成樣子。楊說:“什麼不成樣子,難道在街上就不能吃東西嗎?”
傅斯年一貫反對提倡中醫。1938年傅斯年擔任國民參政員時,因為中醫問題,他與參議員、孔子後人孔庚激辯,孔庚辯不過傅斯年,但又不甘敗下風,便當眾辱罵了傅斯年,氣得傅斯年也說:“你侮辱我,會散之後我要和你決鬥。”散會後,傅斯年果真攔在了門口,但他看到已古稀之年的孔庚身體那麼瘦弱時,立馬將雙手垂了下來,說:“你這樣老,這樣瘦,不和你決鬥了,讓你罵了罷!”
20世紀40年代,何茲全在重慶國民黨中央訓練委員會任編審。一天正在院子裡散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