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年之後,才曉得是孟真暗地裡做了我的保護人。”
傅斯年是北大教授黃侃的得意門生。其時,黃侃等幾位國學大師都賞識傅斯年,想讓他繼承衣缽。可是傅斯年自從結識胡適後,被“新文化陣營”吸引,不時趨訪胡適。心直口快的陳獨秀表示懷疑,在《新青年》編輯部對胡適和其他同仁說:“這‘黃門侍郎’傅斯年,可不是細作麼?我們不能接納他,不能理他!”胡適反對:“凡用人,即使有疑,也不用懷疑,何況孟真這種人!”
“五四”以後,不懷好意的人在社會上散佈“‘新潮社’社員傅斯年、羅家倫被‘安福俱樂部’收買”的傳聞,還說每月領取多少薪金。這“安福俱樂部”是皖系軍閥爭權奪利的一個派別集團。謠言傳出後,對傅斯年十分不利,傅斯年、羅家倫也因此沮喪。胡適見此,寫了《他也配》的文章發表。他用一生中罕見的語言闢謠:“‘安福部’是個什麼東西?他也配收買得動這兩個高潔的青年!”胡適還撰文提高傅斯年在知識界的影響,說“他(傅斯年)的學業根基比我深,讀的中國古書比我多的多。”
胡適、傅斯年和葉公超三人關係密切,同為中國近代史的風雲人物。在北大時,曾被稱為“三駕馬車”。有人打比方說,凡事以胡為領袖,傅、葉則是哼哈二將。
作為學生和朋友,傅斯年對胡適這樣忠告:“與其入政府,不如組黨;與其組黨,不如辦報。”
胡適面臨國府委員兼考試院長的要職猶豫不決,傅斯年寫信給胡適說:“借重先生,全為大糞上插一朵花。”勸胡一定不要動搖。於是胡適打定主意,拒官不做。
抗戰勝利,北平光復,大家推選傅斯年作北大校長,傅先生堅決不幹,說北大校長只有胡適才能幹。不過他堅決要求作一段代理校長。傅斯年做代理校長,只為了做一件事。抗戰期間北大有很多教授留在淪陷區,頗有些人加入了日軍開辦的“偽北大”。傅斯年知道胡適這個人性格溫和,恐怕不能下決心懲戒他們。於是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長,把這些人全部開除,無論多大的名氣,多高的學問一律不客氣,鐵面無私。1947年1月7日傅斯年致夫人俞大綵信中雲:“北京大學可以說兩頭著火,昆明情形已如上述,究竟如何自聯大脫離,大費事,正想中。而北平方面,又弄得很糟,大批偽教職員進來。這是暑假後北大開辦的大障礙,但我決心掃蕩之,決不為北大留此劣跡。實在說這樣局面之下,胡先生辦遠不如我,我在這幾月給他打平天下,他好辦下去。”
【大炮】
傅斯年人稱“傅大炮”,一生直言不諱,炮轟要人。
傅斯年的老友程滄波說:忽一日,傅論及當時國民政府五院院長。論孫科,說:“猶吾君之子也。”論於佑老,乃是“老黨人且是讀書人”。論戴季陶,說:“阿彌陀佛。”論到孔祥熙,高聲作義憤狀:“他憑哪一點?”
1932年6月19日,傅斯年在《獨立評論》上發表著名的《中國現在要有政府》一文。傅斯年在文中指出,中國已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社會與文化已步趨總崩潰,因為總失業的緣故,國民皆成了叫花子,各路軍閥手下的官兵幾乎全部由叫花子組成,可謂要多少有多少,軍閥自然成了叫花子的頭目,故南北政府被一群流氓苦力與叫花子所平分。“照這樣形勢,雖有一個最好的政府,中國未必不亡;若根本沒有了政府,必成亡種之亡。”因而,傅斯年呼籲“一切不顧亡種滅國的人,幸勿此時興風作浪,這不是可以苟且為之的”。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傅斯年得知後極為震怒,高呼“國家元首豈容為賊所扣乎”?於是極力主張南京國民黨高層立即出動大軍討伐張、楊,同時連續在《中央日報》發表《論張賊叛變》等言辭激烈的檄文予以聲討。傅斯年言稱張學良的老子就是鬍子出身,“張賊天生的是一個犯上作亂的土匪種”。蔣介石“在此時中國是無可比擬的重要,他的安危關係中國國運比任何事都切緊”。再次疾呼儘速派中央軍西進,對西安呈扇形包圍,只要將西安圍住,“張賊學良”除投奔共產黨,將是死路一條。針對有人認為出兵西進,會激怒張學良並危及蔣介石的安全,傅斯年堅稱愈是大軍壓境,張學良愈不敢加害蔣,並預言性地指出,待中央軍包圍西安,張只有束手就範,屈膝投降,而張投降後,“只有蔣能救他一條性命”。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時,重慶國府於12月18日派出的最後一架飛機抵達香港機場,搶救困於香港的政府大員和學界名流。然而孔祥熙的夫人宋靄齡、二小姐孔令俊率領幾十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