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校長表示:一、不再開課,二、馬上辦理退休手續,搬出學校。他想以此討回做人的尊嚴。此後雖沒有搬出學校,但他真的不再上課了。後來,學校勸他帶研究生,陳寅恪負氣地表示:“只要毛主席和周總理保證不再批判我才開課。”他要為“學術爭自由”。當年充當批判陳寅恪急先鋒的金應熙,本是他的學生。運動過後,金悔過了,負荊請罪。陳寅恪只淡淡地說:“你走吧,免我誤人子弟!”
1959年,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周揚探訪,“想看看陳寅恪的藏書”。陳寅恪本不想見,後經中山大學校長陳序經再三勸說才見了。
康生曾探訪陳寅恪,“校長辦公室一與陳宅電話聯絡,才知陳寅恪病了,正在臥床休息。辦公室人員試圖說服陳家人動員陳寅恪接待一下,但沒有成功”。
【虛懷】
陳寅恪說自己“思想囿於咸豐同治之世,議論近乎湘鄉南皮之間”。
陳寅恪在贈蔣秉南序中說自己:“默唸平生,固未嘗侮食自矜,曲學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陳寅恪的學生王永興回憶,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西南聯大和歷史系三次要陳寅恪填表,表的欄目為“教課研究專業範圍”。陳寅恪口授王永興只填了一項內容:中國中古文史之學。對他熟悉的二十多種外語,包括一些已經死亡的語種,他也從不炫耀。在履歷表上“懂何種外語”一欄,只簡單地寫著“德語”二字。關於歷史,陳寅恪自稱:“寅恪不敢觀三代兩漢之書,而喜談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
方豪曾談到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另一個印象是他(陳寅恪)太謙虛,我那時常以後輩自視,因為聽說他研究過梵文和幾種中亞古文字,也通拉丁文,一心想向陳先生請教……我便一連串提出許多中西交通史方面的疑問,請求解答,陳先生是一問九不知,一再謙稱對此實在毫無所知云云。”這正反映出一代宗師嚴謹的治學態度。
【清潔】
陳寅恪在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弘文學院,此時魯迅也在該學院就讀。但陳寅恪一生留下的詩文與回憶文章,幾乎看不到他與魯迅的交往經歷,倒是在魯迅的日記中可看到“贈陳寅恪《域外小說》第一、第二集,《炭畫》各一冊,齊壽山《炭畫》一冊”等記載。據陳自己晚年透露,因為魯迅的名氣越來越大,最後以“民族魂”的大旗覆棺蓋槨,繼爾成為“先知先覺”和“全知全覺”的聖人,他怕言及此事被國人誤認為自己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成為“謬託知己”的“無聊之徒”,然後“是非蜂起,既以自炫,又以賣錢,連死屍也成了他們的沽名獲利之具”。
陳寅恪在北京時,與蔡鍔有過往來。後來,陳寅恪受湖南省長兼督軍譚延輳а悠福�H魏�轄簧媸故鸞簧婀沙ひ恢埃�蹦炅羧脹�Я植��巫芪窨瞥ぁ4碩尉���亂�『萇儐蟯餿慫燈穡�級�峒埃�彩淺鯰謐芙峋�榻萄導敖萄�枰��
年輕時,陳寅恪在歐洲留學,當時歐洲的留學生很多,傅斯年、羅家倫、金嶽霖、宗白華等。有一天晚上,陳寅恪走進柏林一家華僑開的飯館,無意中和周恩來與曹谷冰等幾人相遇,打過招呼,同在一桌吃飯。由於政見不同,彼此爭論起來。周恩來頗為雄辯,曹氏等人都說不過他,於惱羞成怒中放下面包,掄拳便打,順便把陳寅恪也掄了幾拳。周恩來自感力不能敵,與陳寅恪撒腿便跑,情急之中竟誤入了老闆娘的房間。多虧老闆娘此時正在外面張羅客人飯菜,未鬧出更大的亂子。周與陳二人急忙把門關上,並用肩膀拼命抵住,任憑外面如何叫陣捶打,就是置之不理,直到曹氏等人自感無趣退走後方才出來。為此,陳寅恪曾笑著對石泉說道:“沒想到他們竟把我也當作了共產黨,其實我那天什麼也沒有講,只聽他們辯論。”此段逸聞,陳寅恪只是躺在病床上寂寞之時,當做一個笑話偶爾說起。當週恩來官至總理時,陳寅恪再也沒有提起這件陳年舊事。其理與魯迅的交往一樣,怕被誤認為“謬託知己”。不過當“文革”爆發,陳寅恪落難嶺南之際,周恩來曾經對從廣州中山大學串聯進京的造反派們說過“陳寅恪教授還是善於古為今用的”等話,意在對陳給予保護。
【僻冷】
馮友蘭晚年回憶說:“我於1920年,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做研究生,同學中傳言:哈佛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中有一奇人陳寅恪,他性情孤僻,很少社交,所選功課大都是冷門,我心儀其人,但未之見。”
燕京大學的名教授洪業(畏蓮),在回憶自己留學生活時,也曾提及一件小事,說的是某夏日在哈佛校園見一中國學生襯衣露在褲子外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