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3/4 頁)
不滿,但整個說來對佛學缺乏批評、揚棄。然而,這並不是說他對唯識學取經院派的教條式的態度,他在同情地理解的基礎上,亦加入了自己的創見。
1930年,熊十力結識馬一浮。熊十力後來修訂《新唯識論》(文言文字)的末章《明心》章部分,吸收了馬一浮的許多意見,特別是在心、性、天、命、理等宋明理學範疇的同一性疏解上,受馬一浮的影響甚深。
1932年,竭熊十力十年之力的煌煌鉅作《新唯識論》(文言文字)出版,這標誌著蜚聲中外的“新唯識論”哲學體系的誕生。但此書一出,即刻遭到佛學界人士尤其是內學院師友之群起攻擊。其師歐陽閱後痛言:“滅棄聖言,唯子真為尤”,措辭嚴厲。歐陽弟子劉衡如更著《破新唯識論》對熊氏其書進行系統破斥,指責他“於唯識學幾乎全無知曉”,並指斥其書乃“雜取中土儒道兩家之義,又旁採印度外道之談,懸揣佛法,臆當亦爾”。熊十力自不甘沉默,立即應戰,並著成《破(破新唯識論)》一書,對劉氏之斥逐一破解。他為自己辯護說,《新》著“義既遠離唯識,旨亦上符般若”,認為自己非但沒有離經叛道,反而是對佛學的維護和發展,與歐陽等人相反的是,蔡元培、馬一浮等人卻對此書推崇備至,評價甚高。
熊十力認為,一個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須要有自己的哲學,自己的文化。為此,他開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儒家學說,並寫成《讀經示要》等關於儒學的著作。1944年,熊十力《新唯識論》語體文字殺青付梓,由重慶商務印書館作為中國哲學會中國哲學叢書甲集之第一部著作出版。此書是熊氏最主要的哲學著作,它標誌著熊十力哲學思想體系的完全成熟。
《新唯識論》語體文字不僅僅是文言文字的改寫,實際上已逐漸脫離了原有的佛學袈裟,完全是一獨立的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如果依據文言文字尚可把熊氏看成“新佛家”學者的話,那麼,以語體文字為界,則應當視其為“新儒家”學者。此書與稍後出版的《十力語要》、《十力語要初續》等書一起,構成了熊十力新儒家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
熊十力主要的哲學觀點是:體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質不二、天人不二。他所謂“體”是“心體”、“性體”,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體、宇宙萬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在一定意義上也是道德的本體和道德的主體。所謂“體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是為了在物慾橫流的世界重新尋找“人生本質”和“宇宙本體”。熊氏認為,吾人與天地萬物所同具的仁心本體,內蘊著極大的力量,可以創造出、生化出整個人文世界。他高揚了仁心本體剛健、創生的特質,實際上是以積極的人生態度、生命意識和人本精神去面對世界,創造世界,同時又主張不被人們創造出來的物質世界和人文建制所異化、所遮蔽,以致忘卻、淪喪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根基。
1956年,熊十力完成了《原儒》一書的下卷,並將上下卷同時印刷出版。全書共33萬餘字,重點發掘了儒學中有價值的部分,並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六經注我”的精神,重新闡釋了儒學經典和儒學史。這一鉅著是熊十力作為新儒家學者的又一重要成果,繼此書之後,熊十力又以超凡的毅力和速度完成了《體用論》、《明心篇》、《乾坤衍》等著作的撰寫。
《體用論》集中表達了熊十力的哲學創見,特別是“體用不二”的學說。熊先生說:“此書之作,專以解決宇宙論中之體用問題。”“本論以體用不二立宗。本原現象不許離而為二,真實變異不許離而為二,絕對相對不許離而為二,心物不許離而為二,質力不許離而為二,天人不許離而為二。種種原理,皆稟《大易》之辯證法。”
在晚年出版的《體用論》一書的《贅語》中,熊十力明確指出:“《新論》(指《新唯識論》)兩本(指語體文字和文言文字)俱譭棄,無儲存之必要”。這話,他也成書之後多次對友人提及。
熊十力的《明心篇》是熊十力晚年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本書主要討論心性論與認識論問題,發揮生命體驗的形上睿智,對本心與習心、科學與哲學、科學的心理學與哲學的心理學、精神與物質、知識與道德、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之關係都有深入的探討。書末附錄《書札六通及體用論佛法上下兩章補記》一文,均系《體用論》出版之後的答疑之作。
熊十力的“體用不二”之論,成為整個當代新儒學思潮“重立大本、重開大用”和“保內聖,開新外王”的濫觴,亦成為這一思潮的基本思想間架。
綜觀熊十力哲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