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2/4 頁)
》:“子謂韶盡美又盡善也,謂武盡美以未盡善也”,撰寫一聯贈陶:“盡美盡善武韶異,此心此理東西同。”
【婚姻】
蔡元培一生有過三次婚姻。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可以說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嚴格來說是母親之命)、媒妁之言的舊式婚姻。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是由母親為他選擇,蔡元培在婚禮之前甚至從來沒有和王昭見過面。
1889年,蔡元培迎娶了王昭。王昭有潔癖,而且花錢極節省,但蔡元培卻生性豪放、不拘小節,他更有大男子主義,常常要求王昭在所有事情上對他無條件服從,兩人婚後經常發生口角。在最初的幾年裡,蔡元培似乎難以接受自己的妻子,就更別提愛她了,婚姻的契約只讓他義務性地呆在妻子身邊,當一個所謂的丈夫。就這樣一晃過了7個年頭,直到王昭為他陸續生下了兩個兒子,他們才慢慢找到了夫妻生活的感覺。王昭是舊社會的婦女,在蔡元培面前,總要謙虛地稱他為“老爺”。為此,參與百日維新的蔡元培還嗔怪她:“你以後可不要再叫什麼‘老爺’,也不要再稱什麼‘奴家’了,聽了多彆扭呀?”而王昭總是溫順地說:“唉,奴家都叫慣了,總是改不過來呢。”1900年,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蔡元培開始重新思考女權的定義,他寫出了《夫妻公約》,重新調整與妻子王昭的關係,這對結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修復感情的裂痕。蔡元培與王昭維持了一段幸福的婚姻,蔡元培還告訴好友:“伉儷之愛,視新婚有加焉。”
1894年11月13日,長子阿根出生。在王昭夫人坐月子期間,蔡元培留在紹興家中悉心照顧。滿月後,蔡元培返京。三個月後,王昭夫人攜子乘輪船行程五天到天津,蔡元培趕到天津迎接。王昭夫人初到北京,對天寒地凍的北方氣候一時“水土”不服,阿根體弱也時有不適。好在蔡元培早為夫人和兒子僱到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僕承擔家務,蔡元培有時亦在工餘時間陪阿根到醫院就診。1898年3月30日,次子無忌在北京繩匠衚衕出生,家庭更添喜色。
中日甲午戰爭後,蔡元培目睹清政府腐敗無能,加上康有為、梁啟超變法失敗,遂毅然棄職攜眷出京返回紹興,走“教育救國”之路。然而,不知何故,王昭夫人回鄉半年多來經常低燒不退,每日午飯後便喜睡,口渴,飲水後即嘔吐。一天,蔡元培正在浙江嘉興商辦會館、義塾時,得到王昭夫人病重的口信,顧不得吃中飯,餓著肚子便趕路急回紹興,請醫生看病、配藥。煎了藥,王昭夫人僅能喝兩三口藥湯而已,多喝便嘔吐,仍整天嗜睡。1900年6月5日,蔡元培派三弟去請醫生,他自己在房門外不時看看王昭夫人是否醒來。傍晚時分,醫生尚未請來,蔡元培叫無忌的奶媽進房間去問問王夫人喝不喝開水?奶媽進房後,呼之術應,伸手至鼻已無氣息,驚呼:“不好了!不好了!”蔡元培急忙來到床邊,撫脈,脈微動。醫生趕到時,脈亦停止,已無迴天之術。
王昭夫人病逝,年僅35歲。蔡元培忍著悲痛,為王昭夫人寫了祭文與輓聯,沉痛悼念,稱頌她有“超俗之識與勁直之氣”,讚揚她淡於名利,歷盡妻子、母親之責,不以丈夫中進士、點翰林為喜,不為丈夫辭官回鄉而怨。王昭夫人生前曾問:“人死後之幽靈當居何處?”蔡元培在輓聯中寫道:“有子二人,真靈魂所宅耳。”
王昭去世的時候蔡元培剛滿33歲,在江浙一帶的知識界已經頗有名氣了,來他家裡提親的人踏破了門檻。蔡元培面對紛至沓來的媒人,磨濃墨、鋪素箋,揮毫寫下了一張徵婚啟事貼在書房的牆壁上。他提出了五個條件:第一是不纏足的女性;第二是識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麼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見不合可以離婚。訊息傳開來,媒人們頓時一個個退避三舍。
也許是姻緣天定,蔡元培在杭州辦學的時候,有一天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工筆畫,線條秀麗、題字極有功底。他一打聽,作者是江西名士黃爾軒的女兒黃世振,又名仲玉。黃仲玉出身書香門第,不但沒有纏足,而且識字又精通書畫、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擇偶標準,於是他請朋友從中撮合。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舉辦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禮。這次婚禮中西合璧。蔡元培用紅幛綴成“孔子”二字,代替懸掛三星畫軸的傳統,賓朋以開演說會的形式代替鬧洞房。演說內容為評論男女平等的見解:有的引經證史,說明男女平等的理論;有的認為就學行而言難以平等,並舉例:“倘若黃夫人的學行高出於蔡先生,則蔡先生當以師禮待黃夫人;反之,若黃夫人的學行不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