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4 頁)
及施展和實現,就在昆明撒手人寰。她死得很慘,在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還用手在牆上反覆疾書“國難,家難……”其撕心裂肺之狀令天地為之動容。白髮人送走了黑髮人,而白髮人也將循著女兒的背影飄然而去。
1940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起身後到浴室去時,在浴室門邊,忽然感到一陣頭暈,失足摔倒,吐了一口鮮血。於是趕緊找來商務印書館的一位特約醫師朱惠康,朱醫生看過後未找出病源。這天晚上,他一宿都未睡好。第二天上午,朱醫生過來複診,認為可能是胃潰瘍,因為家裡人手不多,照料不便,因此建議送到養和醫院去診治。到了養和醫院,朱醫師又診斷可能是急性胃潰瘍,於是透過文學家許地山找來港大醫學院的英籍教授寇克博士,為蔡元培診治,並施手術。
由於輸血裝置都在香港大學,蔡元培又被轉移到香港大學。輸血的過程中,蔡已經陷入昏迷狀態。輸完之後,他的手足開始緩緩活動,有時兩片嘴唇微微翕動,像要開口說話。
此後,蔡元培回到養和醫院,已是午夜以後。約至四點多鐘,蔡元培的呼吸開始顯得很費力。六時左右,口中噓氣已經極為微弱。養和醫院院長李樹芬和寇克博士雖然先後來到,但到七點左右,兩位醫師都認為救治無望。九時過後,蔡元培噓出了最後一口微弱的氣息。這位教育家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73歲。
蔡元培先後做過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高官,然而卻一貧如洗、家徒四壁,連一幢屬於自己的房子也沒有。先生一生位居高官,卻始終清廉如水,死後無一間屋,無一寸土,醫院藥費千餘元,加上衣衾棺木的費用,都是由商務印書館的人代籌的。
9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來唁電,並特派廖承志前往致唁。
10日,靈柩出殯,由北大學生護送,香港各學校及商號下半旗誌哀,執紼者五千餘人,學校及社團萬餘人參加公祭,極盡榮哀。蔡元培靈柩初厝東華義莊待運回浙江紹興故里安葬,但因戰事熛起,未能成行,遂移葬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五四”元老、新文化的保姆長眠於香江,墓碑“蔡孑民先生之墓”七字由葉恭綽書寫。值得指出的是,他的遺言僅為兩句話:“科學救國,美育救國”。
16日,國民政府釋出褒揚令,特撥付5000元作為喪葬費用。24日上午,國民黨各界在重慶舉行公祭,蔣介石參加;下午又舉行追悼大會。同日,全國各省市均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
1947年5月9日,國民政府釋出國葬令舉行蔡元培的國葬。
蔡元培病逝,全中國不分政治派別,均表深切哀悼。國民政府釋出褒揚令說:蔡元培“道德文章,夙負時望”,“推行主義,啟導新規,士氣昌明,萬流景仰”。
教育部北大在誄詞中有“當中西文化交接之際,先生應運而生,集中西文化於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學足以當之!其才足以擇之!嗚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師歟?”
周恩來送輓聯:“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毛澤東特發唁電:“學界泰斗,人世楷模”,同時發動延安各界舉行追悼大會,發表悼念文章以示尊崇與紀念。
蔡元培靈柩初移厝於東華義莊七號殯房,以待運回故鄉浙江紹興安葬,因戰事迭起,炮火連綿,未能成行,遂移葬於香港華人永遠墳場。這位“五四元老”、“中國新文化運動之父”、“學界泰斗”,就此長眠於香江之岸。
【仰止】
蔡元培在少年時期,已名動公卿,曾被常熟籍的宰相翁同龢稱讚:“年少通經,文極古藻,雋才也。”
劉曉鋼先生在實用文源流的研究中說:“到蔡元培的《論國文之趨勢》、《國文之將來》,便正式把文章分為實用文和美術文(即藝術文)兩大類,開始創立獨立的實用文理論了。”
傅斯年:大凡中國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應用上,是先假定一個人有罪,除非證明其無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無罪,除非證明其有罪。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一切待人接物,無不如此。他先假定一個人是善人,除非事實證明其不然。
周作人和蔡元培是同鄉,他“從小時候就聽人說蔡元培是一個非常的古怪的人,是前清的一個翰林,可是同時又是亂黨。家裡有一本他的硃卷,文章很是奇特,篇幅很短,當然看了也是不懂,但總之是不守八股的規矩,後來聽說他的講經是遵守所謂公羊家法的,這是他的古怪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