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
子貢曰:“貧而無諂'1',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注】
'1' 諂(chǎn):奉承。 '2' “如切如磋……”出自《詩經·衛風·;淇奧》。
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政篇第二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1',曰:思無邪'2'。”
【注】
'1' 蔽(bì):概括。 '2' 思無邪:出自《詩經·魯頌·駉》。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1'。”
【注】
'1' 逾(yú):越過。
孟懿子問孝'1'。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注】
'1' 孟懿(yì)子:姓孟孫,名何忌,懿是諡(shì)號,魯國的大夫。
孟武伯問孝'1'。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注】
'1' 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武”是諡號。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1',曾是以為孝乎?”
【注】
'1' 饌(zhuàn):吃喝。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
【注】
'1' 廋(sōu):隱藏。
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
子曰:“君子不器。”
3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1',思而不學則殆'2'。”
【注】
'1' 罔(wǎng):同“惘”,迷惑。 '2' 殆:同“怠”。
6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7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注】
'1' 誨:教導。女(rǔ):同“汝”,你。
8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1',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注】
'1' 闕(quē):空缺。
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1',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注】
'1' 錯:同“措”,放置,廢棄。
0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1',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注】
'1' 勸:勉勵。
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11'?”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注】
'1' 奚(xī):為何。
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12',小車無軏'13',其何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