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第七十七章 天人之道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1'?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注】
'1' 歟(yú):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感嘆。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1',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
'1' 垢(gòu):汙穢。
第七十九章 聖人執德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1',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2'。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注】
'1' 契:憑證,左契:借據的存根。 '2' 徹:周朝的田稅制度。
第八十章 天下大同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1';使民重死而不遠徙'2'。雖有舟輿'3',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4'。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
'1' 什(shí):多種的;伯:第三等爵位。 '2' 徙(xǐ):遷移。 '3' 輿(yú):車。 '4' 陳:顯示。
第八十一章 感嘆人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1'為而不爭。
【注】
'1' 後世有些傳本“人之道”前面加“聖”字。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論語(上卷)
學而篇第一
子曰'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3',不亦君子乎?”
【注】
'1' 子:古代對有學問、有道德的男子的尊稱,這裡指孔子。 '2' 說(yuè):同“悅”,喜悅。 '3' 慍(yùn):怨恨,惱怒。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鮮矣'2';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3'。”
【注】
'1' 弟(tì):同“悌”, 敬愛兄長。 '2' 鮮(xiǎn):非常少。 '3' 與:同“歟”,語氣詞。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1',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注】
'1' 乘(shèng):古代四馬一車為一乘。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1'。”
【注】
'1' 憚(dàn):畏懼。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3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