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草原血拼(第1/1 頁)
朱瞻基很欣慰。 大明在他的治理下越來越好,兒子也在茁壯成長,雖然還看不出什麼雄才大略,但他相信未來兒子會是個好皇帝。 但,他也很辛苦。 因為朱瞻基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大明的繁榮,是建立在官紳利益嚴重受損的基礎上。 朱瞻基比朱棣還遭人恨。 雖然大明全面開海,但在朝為官的家族,根本無法染指,之前大家都沒得吃倒還罷了,現在官紳看人家吃肉,自己湯都喝不上,又豈會不難受? 尤其是青樓的裁撤,更是讓官員難過。 這一點,光靠偶爾在皇宮開辦一次娛樂活動,是不能彌補的。 同時,軍隊的腐敗也是一大問題。 軍隊吃空餉的現象屢禁不止,屯田制度下所得的糧食,在軍官層層剝削下,並不足以供給到每個士兵。 朱瞻基很頭疼,不禁想到李青曾提出的募兵制。 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還是放棄了。 無他,以現在大明的富有程度,一旦取消軍籍世襲制度,軍隊必散。 不當兵也能吃飽飯,誰還願意當兵打仗,提著腦袋討生活? 所幸,現在大明富有了,可以給軍隊補貼,不至於出什麼亂子,但根本性的原因,並未得到解決。 當皇帝難,當一個好皇帝更難,當一個臣子、百姓都愛戴的好皇帝,根本不可能。 所以,朱瞻基很累。 但,沒辦法,誰讓他是皇帝呢? 他能做的,唯有盡心盡力讓大明更好。 至於大明所有大小事宜面面俱到…也著實有些強人所難了。 …… 宣德九年,草原上的兩大部落再次開戰。 自朱瞻基給了脫歡玉璽後,雙方的戰鬥就沒結束過,原因很簡單,屠龍刀、倚天劍,向來是武林高手爭奪的物件。 但這一次格外猛烈,雙方真正意義上血拼。 年邁的阿魯臺跨上戰馬,朝蒼老的女子道,“王,這一戰我必斬下脫歡人頭,將咱們的玉璽搶回來。” “嗯,你自己也要小心。”女子滿頭銀髮,早已不復年華,眸中的野性也不似當年。 大明這一代皇帝依舊是個英主,韃靼根本沒有機會,她的心氣也幾乎被耗光。 統一草原,入主中原的美夢早已支離破碎,如今更是連對瓦剌的碾壓都做不到了。 昔年被俘,在營帳中豪言壯語的畫面再次浮現腦海,穆卓兒嘴角泛起一抹苦澀:唉…終究是說了大話; 阿魯臺說他不會老,也不知是真是假,但願是真的吧。 轉念一想,苦意更濃,即便是真的又如何? 罷了,終究只能是遺憾。 如果當初不那麼倔強,現在也不會那麼遺憾……穆卓兒感傷。 阿魯臺見她滿臉的苦澀,心不由一疼:王,你放心吧,我一定擊穿瓦剌,打一場大大勝仗。 他努力挺直腰背,昔年殺伐氣勢再度迸發。 ~ 金戈相交,戰馬嘶鳴,血雨紛飛,戰鬥,倒下,戰鬥……前赴後繼。 鑄就著只屬於勝利者的輝煌,但這輝煌卻要用無數鮮血澆築。 他們戰鬥,他們倒下,沒人記得他們,唯一能證明他們的,大概只有來年漲勢更好的青草了。 兩百多年前,成吉思汗在此廝殺,發家,最終建立了一個無比龐大的國家。 兩百多年後,他的臣民依舊在廝殺。 這麼多年來,戰鬥從未真正意義上停歇,因為這是他們生存的規則。 山坡上。 阿魯臺緊張地看著戰局,面露焦灼,瓦剌表現出的戰力,比他預估的還要強。 瓦剌的戰刀,更為鋒利。 這些都是與大明貿易好處,大明的冶鐵工藝遠比草原上的部落精湛,為了扶持瓦剌對付韃靼,給予了他們一定數額的鐵。 隨著戰鬥的進行,韃靼竟然逐漸處於下風。 “難道我韃靼部,竟抵不過小小瓦剌?”阿魯臺怒吼,滿心的不甘。 可事實偏偏就是如此! 這時,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渾身是血地策馬奔來。 “太師,瓦剌勢猛,我們還是暫避鋒芒,儲存實力為好。” “放屁!”阿魯臺怒目圓睜,“不破瓦剌,老子有何顏面去見王,取我刀來。” “爺爺…” “叫太師!” “太師,”阿魯臺之孫,脫脫孛羅焦急道:“死磕到底實屬不智,於我們韃靼不利啊,死傷過於慘重,其他部落怕是難以彈壓,甚至會起異心啊。” 阿魯檯面容猙獰,最後化作狠厲,“收縮大軍後撤。” “是。”脫脫孛羅面露歡喜,“我這就去……” “我還沒說完。”阿魯臺繼續道,“稍後我會集結五千勇士,和瓦剌正面血拼,你率大軍後撤,然後趁夜迂迴殺向他們後方。” “爺…太師,五千勇士萬萬抵擋不住瓦剌啊!” 阿魯臺看著脫脫孛羅,“你怕死?” “不怕,脫脫孛羅願替太師出戰!” “你不怕,爺爺也不怕。”阿魯臺陰狠的面龐罕見浮現了抹慈祥,“爺爺老了,你還年輕,韃靼更需要你這個年輕的太師。”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