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朝堂鬥法(第1/1 頁)
“蹇尚書,下官以為皇上這兩條政令……弊端很大。”吏部侍郎輕哼,“自古帝王立嫡立長,百姓自是有樣學樣,哪有平均分的啊?” “不錯。”刑部侍郎附和,“百姓大多不富裕,只傳給嫡長子還好, 可一旦平均,誰都過不好!” 戶部侍郎捋須點頭:“皇上雖是好心,但終是有些欠思量。”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身為臣子,我等理應規勸皇上才是。”禮部侍郎希冀的看著蹇義,“蹇尚書,您說呢?” 蹇義:“……” 若換平時,他一招接化發,就打發了。 可如今不行。 內部不穩,內閣又虎視眈眈,他這個天官若不能站出來,隊伍立馬得散。 蹇義有不粘鍋的本事,卻不能行不粘鍋之事。 夏原吉知道蹇義的難處,且他心理上也贊同新皇的政令,於是開口替蹇義解圍: “新皇初登大寶,正是一展宏圖之時,如今剛頒發兩項政令,我們若激烈反對,皇上臉上也不好看,內閣則會從中挑撥,以達到我們和皇上相爭,他們取利的目的。” 禮部侍郎皺眉道:“可這兩項政令……的確欠妥當啊!” 夏原吉還欲再說,卻被蹇義攔住了。 這一會兒,蹇義的大腦高速運轉,已經想出新的不粘鍋之法。 “夏尚書言之有理,但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蹇義上來先定了調子,接著又道,“我們不能出面,但可以讓別人出面啊!” “誰?” “都察院!”蹇義冷笑道,“上次南民北遷,都察院背後捅刀子,事後,內閣被我們完虐,他們又主動求和,哼哼,這個賬,我們可還沒找他們算呢。” “對啊!”眾人眼睛大亮,“尚書高見!” 孃的,可算是糊弄過去了……蹇義微笑道:“那些個御史言官,‘戰鬥力’可不是一般的彪悍,何須我們出馬?” “哎呀呀……”吏部侍郎立即捧哏,“尚書大才啊!” “還得是蹇尚書。” “蹇尚書總有辦法!” …… 享受完奉承後,蹇義這才道:“宜早不宜遲,本官親自去施壓,午朝必須爭論出個結果來。” 頓了頓,他沉聲道:“內閣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非皇上,若真事不可違,還望諸位以大局為重。” 眾人點頭:“蹇尚書放心,我等知道輕重。” 無論是‘平均分家’還是‘進士限額’,在自身權勢面前,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能混到這個位置,沒一個死腦筋,真無法改變,自然是舍小保大。 蹇義這才真正放心。 …… …… 午朝。 李青掐著點兒來。 奉天殿上,六部面色凝重,內閣卻是幹勁兒滿滿。 李青有些詫異:小朱這畫餅技術見漲啊,內閣沒有得到提拔,仍如此戰意盎然,不過……就看他後面怎麼圓餅了。 少頃,朱瞻基步入大殿。 群臣行禮,分班站好,不動如山。 朱瞻基掃視了眼群臣,朗聲道:“諸卿可有本奏?” “臣有本奏!”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出班,拱手道:“恕臣斗膽,皇上早朝提倡的兩條政令……有不妥之處。” “不妥?”朱瞻基淡淡道,“那你為何不在早朝時言明?” “臣……愚鈍,當時並未參詳透徹。”左副都御史紅著臉說。 朱瞻基笑笑,身子後傾,舒服地靠在龍椅上。 他很隨意。 但越是如此,左副都御史越是緊張,這位皇爺可不是先帝,看著就不像善茬。 奈何受人所制,這位左副都御史沒得選,心裡罵了一遍蹇義的祖宗八輩兒後,這才硬著頭皮開口: “臣以為……皇上提倡的家產平均分配,有偏頗之處。”左副都御史陪著小心,“百姓家產傳嫡長,是為更好的延續香火, 打比方來說,若條件不好的人家,把為數不多家產平均分給多個兒子,那…誰也過不好,尤其是在有天災人禍的時候,只傳一人,則能保住香火,更好的傳承!” 頓了頓,“縱觀歷朝歷代都是如此,這也是我華夏綿延數千年的根本所在。” 朱瞻基沒說話,只是瞟了一眼內閣所在的位置。 黃淮當即站了出來,冷笑道:“副都御使此言大謬!” 他朗聲道:“歷朝歷代的規矩就是對的嗎? 若是對的,那些朝代又豈會亡? 莫非,你要讓大明走他們的老路?” 奪命三連,懟的左副都御史一個頭兩個大,這麼大的鍋他哪裡敢接? “本官不是那個意思……” “那你幾個意思?!” 黃淮年紀大,脾氣也大,嗓門更大,這一聲冷不防的大喝,朱瞻基都嚇一激靈。 “本官……”左副都御史被這一嚇,也忘了怎麼說。 這時,右副都御使站了出來,“黃學士避重就輕,只知拿大勢壓人,為何不正面回答問題呢?” “那就正面回答。”楊榮出班,“如今我大明國泰民安,繁榮昌盛;南有開海,北有開荒,哪有什麼平分家產,就過活不下去的存在?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