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環環相扣(第1/1 頁)
次日。 天矇矇亮。 群臣如往常一樣,進午門趕往奉天殿。 不料,卻在奉天殿廣場,看到了早已等候著的朱祁鎮。 今兒是怎麼了?百官一臉懵! 歷來朝會都是臣子等皇帝,今兒竟然整個反過來了,簡直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各位大人在自己位置站好了,今兒皇上在這兒開朝會。”御馬監各大佬維持秩序。 百官心中抱怨:這冰天雪地的,在外面上朝還不得凍壞人啊。 他們平時在殿內上朝習慣了,穿的衣服並不厚,哪受得了這苦。 抱怨歸抱怨,但誰也不敢說出來。 畢竟大多數人,一直都是站在殿外的。 苦熬了一刻半鐘,終於,所有人都到齊了。 站班太監見皇示意,立即尖聲喊道:“朝會開始。” “臣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打著顫行禮。 朝會才開始,他們就凍得受不了了,倒是後面的小官兒,平時都在殿外上朝,穿的都厚,也習慣了,並無不適。 “眾卿平身!”朱祁鎮微笑道。 “謝皇上。” 群臣起身,回班,打哆嗦。 朱祁鎮微微一笑,朗聲道:“自古文死諫,武死戰,文臣武將各司其職,互不干涉……” 群臣聽的一頭霧水,不知這小皇帝打的什麼主意。 李青卻是有些意外,他本以為小皇帝會讓他來上奏,沒想到小皇帝竟然親自下場了。 這一來,李青倒不用站在文官集團對立面了。 但同樣的,朱祁鎮也沒了退路。 朱祁鎮說了一堆套話,直到沒詞兒了,才話鋒一轉:“但現在鎮守大臣皆出自文官,這一點就很不妥,朕決定,即日起,將所有鎮守大臣召回,且廢除文臣鎮守地方的制度。” “刷——!” 眾大佬齊齊變色,這對他們的影響太大了。 此制度一旦更改,那他們的權勢將大幅度縮水,不少文臣都想到了洪武、永樂朝,被武將支配的恐懼。 “皇上三思!”郭璡率先出班。 現如今他地位水漲船高,作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他必須得站在前面,才能穩住他的天官地位,形象。 “且慢三思。”朱祁鎮打斷道,“朕還沒說完呢。” “……是。”郭璡訕訕回班。 朱祁鎮繼續道:“太祖規定,官員凡是滿七十歲,須致仕還鄉,朕看著眾卿一把年紀,還要為國事操勞,真是於心不忍,遂決定,即日起,恢復祖制。” “啊?” 這下,眾大佬都傻眼了。 郭璡七十一,胡濙六十八,王驥六十六,楊溥七十,劉中敷六十九…… 按朱祁鎮這個邏輯,這些人不是原地退休,就是在退休的路上。 能混到尚書、侍郎的人,沒幾個年輕的,一是考科舉就浪費了大把光陰,二是熬資歷。 從新科進士,熬到侍郎、尚書這個職位,打底也得二十年,甚至更久。 于謙是因為李青,外加當初罵朱高煦,讓朱瞻基極為欣賞的緣故,才得以迅速攀升,其他人可沒這麼好的命。 運氣差點兒的,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十幾二十年,甚至永遠出不了頭。 好不容易熬到這個位置,誰想走? 人走茶涼的道理誰都明白,楊士奇便是前車之鑑。 可問題是,這條真就是朱元璋規定的制度。 他們還真不好直接頂回去。 朱祁鎮這神之一手,著實打得他們措手不及。 “眾卿放心,你們為朝廷鞠躬盡瘁,朝廷自然不會虧待你們。”朱祁鎮豪氣道,“所有年滿七十致仕還鄉的官員,朝廷依舊會發放俸祿! 按…原本俸祿的一半發放,延續五年。” 誰在意這點兒俸祿啊? 王驥小心翼翼地出班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先別講,聽朕說。” 王驥:“……” 朱祁鎮接著道:“致仕還鄉的官員,可以穿戴著官服衣錦還鄉,回鄉路上朝廷驛站全部免費開放,不用你們花一分錢,另,附贈紋銀五十兩,絲綢五匹……” 巴拉巴拉…… 誠意滿滿,但都是些小玩意兒。 他們根本看不上! 朱祁鎮一口氣說了很多,還一副‘看我大方不大方’的模樣。 “眾卿以為如何?”朱祁鎮望向眾大佬。 眾大佬以為……不如何。 郭璡第一個站出來,不站出來不行了,他都七十一了,一旦同意,還不得原地退休。 “皇上,太祖由此規定,是為了杜絕官員上了年紀,力有不逮,導致延誤國家要務。”事關太祖,郭璡不敢硬來,“但凡事總有例外,不是嘛?” 他清了清嗓子,訕笑著表示:“就拿臣來說吧,別看臣這一把歲數了,嘿~身體可好了,一頓能吃三碗飯呢。” 浪費大米……朱祁鎮對這廝印象很不好,“能吃不代表能幹啊!” “能幹,臣可能幹了。”郭璡忙道,“臣處理政務得心應手,從無積壓,延誤之舉,請皇上明鑑。”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