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皇位,皇危(第2/2 頁)
意外的是,以往並不注重蠢的老太君忽生俗念,下令好好熱鬧一番。
一句好好熱鬧,整個神州為之震動,自入冬起,各地趕來祝壽的人絡繹不絕,不久前,京都最著名的****爺親自來到姑蘇,帶來聖旨與皇室的問候。其餘大官員,宗門大派,也都紛紛派出重要人物前來。值得一提的是,有許多江湖俊傑,甚至有被官方通緝的飛大盜也用各自方式送來恭賀,期間有人被六扇門高手察覺,竟也睜隻眼閉隻眼,輕輕放過了。
為了老太君的安寧,一切都可以先放放,只要不鬧事,務求不要影響到其心情。然而人多總會帶來麻煩,為了應付來自五湖四海的祝壽者,蘇氏不僅老宅全員出動,並從各地分院抽調人手,姑蘇城內大大的驛館、客棧、酒樓全都接到通知,隨時做好準備為接待之事讓路。而在老宅內部,外界的喧鬧被高牆隔斷,雖也熱鬧喜慶,卻見不到一點繁雜與爭擾。
明白人心裡覺得,老太君突然大操大辦,原因恐不只是靜極思動,聯想到近年來來局勢一系列變化,未免生出許多猜疑,需要查證、試探以及確認才可放心。因而真正忙碌的是祝壽之前,等到了正日,該忙該做的事情大多完成,擺宴反倒成為形勢了。
喧鬧的一慢慢走完,時近傍晚,老宅最深處一處清幽的園子內,老太君將蘇氏核心人物召集到此,設一桌家宴。
“這陣子大家累著了,老身知道你們都很費心,做的多,想的更多。”
簡短几句話,老太君向後輩們表達感謝,在場的人自不敢當真,紛紛些不敢承當的話。
“老祖宗何須這樣講,這裡都是您的孩兒,又都是您的下屬,盡孝盡忠,理所當然。”
當代家主蘇秉承首先開口,其餘人紛紛附和,個個心誠意足,孝心滿滿。
“是啊是啊,能見到老祖宗,當面聆聽教誨,是我等的福分。”
“到祝壽,常用的吉祥話兒是壽比南山,照我看,整個神州,當得起這話的只有咱家老祖宗。別的人啊,頂多也不過是個土包。”
眾缺中,蘇月仗著受寵且年幼,言辭最為大膽。一番話令老太君笑逐顏開,老懷大慰。
“八月,太后七十大壽,聽長安城裡熱鬧得不行,耗費也很大。當時我就,才七十也能叫大壽?丫頭罷了。將來我升見到聖祖,定和他這件事。”
普之下,敢用這種口吻語調談論皇室者不過寥寥幾人,不只因為老太君年長、修為或是宗族,在於她與聖祖相識,縱然武帝親自到這裡,也要視其為長輩。
其餘人可不敢放肆,只能陪笑。老太君不知是高興還是故意,隨後又道:“話回來,太后是位了不起的女子,可惜兒子很一般。”
這句話出來,周圍人人色變。
太后的兒子就是武帝,當今聖上!大宇王朝立國數百年,誰敢這樣公然議論,且是這種語調。眾齲憂時,老太君彷彿沒意識到這點,猶自接下去道。
“承武這孩子品性沒得,人也聰明,放到一般人家,甭管是做學問還是做官,或者別的,都能幹出一番事業。可是他姓軒轅,還做了皇帝......軒轅皇帝,這個位置,這個稱號,僅僅聰明是不夠的。得心狠,手辣,得有韜略,有遠見,還要有魄力,敢做敢為,敢於承受罵名。”
房間裡輕悄悄地,只有老太君的聲音獨自迴盪。
“道理人人都懂,做起來完全兩碼事。他害怕被成碌碌之君,就搞了運河......八年時光,真正要緊反而被耽誤。”
“老祖宗明鑑。”終於有人主動接腔,試探的口吻:“雖運河耗費巨大,但也得上的是利民之舉,功在千秋。”
“不是運河不好,得看由誰來做,什麼時候做。”
老太君輕飄飄的眼神投去,落在身上好似重錘,壓得人喘不過氣,開不了聲。
“做人也好,做皇帝也罷,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不是雄主,就不要想著功業千秋,民間法,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一個意思。”
“老祖宗的意思,聖上因貪功自誤?”蘇月聲接著。
“身為皇帝,自誤就是誤國。”
老太君微微點頭,“你們也都是明白人,應能看懂些事。可是我不放心,今年就個機會把大夥兒叫回來,只是想確認一下。在座的你們清不清楚,當今皇室的最大危機是什麼?”
滿堂人盡數沉默。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