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吧!
就在二房這邊因得知了諸葛皓即將赴秋試後,頗為緊張非常之際,另一頭的正院裡早已是歡聲一片。
旁人不明就裡,但上座的老太太卻是心底一片清明,自家的嫡長孫能有如今這般底氣,趕考可不是一時意氣,而是有十足把握的。每年都至少有小半的時日,借住在黿露寺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求學機會,寺中的幾位高僧不但是佛法高深,其中更是不泛學識淵博之輩。
這又豈是從不往黿露寺,多停留半日的二房所能看清的。
將玥娘與餘媽媽幾個,正忙著給老太太趕製鴨絨被的事細說了一通後,引得祖母不禁又是頷首連連。“這丫頭,也不知是究竟是翻了多少書,可別瞧她打小沒正經請過先生,可學識又比那些大家閨秀差去哪裡!”
這旁的諸葛皓也不由含笑點頭道:“按她的說法是琴、棋、書、畫半樣不會,為解饞卻只學會了在灶頭上忙活。”
“這丫頭,呵呵呵。”聽得孫兒這一說道,上首的老太太更是樂得笑出了聲來:“她哪裡是簡單的打火做飯喲,別瞧她治病不怎麼舀手,可單是以食療調理身子這一項卻是在行的很!”
那旁接給老太太茶盅的徐媽媽,忙補充起來:“前次餘媽媽帶回府的那藥丸,老太太用過之後便已舒坦多了,而且給齊草軒的龐大夫瞧過後,他也一個勁的直誇這藥丸正是對症的很。”
回憶了片刻後,諸葛皓已是笑著點了點頭:“徐媽媽說的是玥娘所制的保和丸吧?確實聽得龐大夫診斷為傷食積滯所致,她立馬就著手開始配製此丸了。”
“說是其中的山楂善消肉積;神曲善消谷積;萊菔子善消面積;半夏、陳皮、茯苓又能和胃利溼;而最後一味連翹則有散結清熱之功。剛好適用於老太太的當時的病症。”
聽著這旁自家孫兒娓娓道來,上首的老太太也不免露出吃驚之色來。卻聽得一旁的徐媽媽忙笑著解釋道:“還不都是老太太您,曾讓七小姐多備上了一份這保和丸,往姑老太太府上送去過一回,而那信箋就是大公子親手寫的。”
“哦,對啊!瞧我這記性,還真是……。年節裡,去你姑太太家走動過兩回,聽說她也有這傷食積滯之症,便順口提了一句。哪知沒等幾日便遣了人問這藥丸,得知那專給她瞧病的大夫也說使得,便讓玥丫頭給多配了一份,叫她也試試。”
緩緩半轉過身子,抬手指向一旁桌上的錦盒:“才吃了一季便轉好了許多。這不早些天還特意讓人送了一整套新鮮樣式的頭飾來送你妹妹,說是權當診金的。”
雖說諸葛皓此時回京,離著開考之日尚有兩月餘,可陸續到京的學子們卻早已將內外兩城中的客棧,全都擠了個滿滿當當。若不是這大熱天的,馬廄四周庫房裡實在無法安排住客,指不定那個貪心的掌櫃就該往這上頭動心思了。
這般一來,不能入住京城中,那些遠道來的秀才們便只得退而求其次,紛紛轉向往官道上便利的,京郊農戶家中借宿下來。誰都未曾料到,此事卻給年前在京郊置辦下兩處小院的兩位師兄們,帶來一份不菲的收益。
就連一同搬來此地的魯媽媽家,也得了另一份好差事,便是每日給那近十人的秀才們送三頓飯食。再加上將自家春耕後才剛建成還未經使用的大庫房,也臨時改作了客房留宿了三位書生,想著再過不久便要忙碌起來的秋收,魯媽媽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當初聽諸家小哥一句勸,還真是沒白忙活,瞧瞧這滿地的莊稼,我老婆子就打心底裡樂出聲,要說也不知如今這諸小哥回家過的可還舒坦?”放下手中的針線不免,一聲感嘆。
☆、第一百二十二章調令
另一旁的魯家妹子,已是微笑著接了一句來:“娘您也不是不曉得。那諸家小哥不單藥膳做的最是舀手,為人處事更是不輸與旁人,就連在這權貴眾多的京城中都是風生水起的,想來無論去往何處都難不倒他的。”
“也是,咱們家要是那會兒沒好心,借出半個小雜院來與他們合用,還不知今日又會是哪般模樣!”只回想起,當初自家迫於無奈才打點了行裝,隨了兒子往京城來,便不由又是一陣心酸。
好容易穩了穩心緒,再看了看眼前這一人多高,才新砌成的院牆,心中卻是無比的欣喜。要說一年前,也是這般時分與諸家小哥幾人,來回京郊好幾處尋合適的地界置辦田地,最後選中了此處時,自己可沒敢想的太多。
可哪裡曾想,不過才一年功夫旁的不說,單是原本同村裡便宜買下的木棚子,早已在年初春耕換成了如今這敞亮的大瓦房。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