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他們。
這時連老天都幫他們,當時御營司的主要將領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都在外沿江設防,駐守杭州的軍隊主要是苗傅和劉正彥兩部。天賜良機,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一般來說帝國的高階武將身邊都有侍衛親兵,王淵也不例外。論實力,要幹掉王淵那是綽綽有餘,但如果王淵要跑路那就沒有辦法了,那還不壞事。怎麼能讓王淵不跑路,還親自送上門來呢?
這兩個傢伙還真有陰謀家的潛質,很快就想到了對策。
訊息以不同的方式流傳出去,很快就有知情人告訴宦官康履,說苗傅和劉正彥等人將在天竺寺集中密謀造反。王淵在和宰相朱勝非商量之後,便派遣自己的親兵五百人,使臣十名,武將一員,當夜前往天竺寺埋伏,務必畢其功於一役,解決這兩個沒事找事的傢伙,把他們挫骨揚灰。
終於成功的調出了王淵的親兵,“明年的明天就是你王淵的忌日” 苗傅和劉正彥如是說。
第二天,王淵一退朝走出行宮,便被早已埋伏好計程車兵拿下,劉正彥親自操刀,送王淵去地府休息。接著派人包圍了太監們的住宅,見到太監,二話不說拿刀就砍,砍到後來殺紅了眼計程車兵連沒有鬍鬚的人也直接剁了,壓抑了太久終於一朝釋放。
殺來殺去,苗傅和劉正彥很納悶,為什麼就是沒見到康履這個死太監?估計跑到宮裡躲起來了,於是亂兵在苗傅、劉正彥的帶領下浩浩蕩蕩開赴行宮,到了行宮,苗傅大呼:“苗傅不負國家,止為天下除害”,一定要趙構交出康履。
趙構沒法,只好出來和叛軍談判。
苗傅一見到趙構出來,那是一個激動啊,他知道今天的主角非他莫屬,談判開始:
苗傅:(面露猙獰)自陛下登基以來,賞罰不明,汪伯彥和黃潛善這兩個混蛋禍國殃民,照理說應該把他們發配到海南島去抓魚謀生,可是去職之後居然還能撈個肥缺。王淵誤國不淺,居然因為巴結內侍而升任高官,現在已經給我們幹掉了,請陛下將康履交出來,我們要殺他以謝天下。
趙構:(面露難色)殺的好,康履這廝我馬上下旨把他發配到海南島,讓他們下海抓魚去。各位將士為國除奸、為民除害,現在事情已經解決,還是回到軍營好吃好喝吧。
苗傅:(豁出去了)陛下,康履是一定要殺的,你自己自己掂量掂量。還有陛下你根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宋欽宗(淵聖)回來你該怎麼辦?
趙構那是鬱悶啊,這傢伙怎麼不按常規出牌,明明是殺康履的,怎麼又扯到我的頭上呢。
康履真的是該死,居然被你拖累了。趙構直接命人把康履拖出去,直接被叛軍砍了。
應該做的,都做完了,趙構琢磨著是應該把這群煞星送走了。
苗傅和劉正彥就是不走,死活都要趙構退位,言之鑿鑿說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今日之事,當為社稷百姓”這廝又把造反上升到國家的高度。拿完了胡蘿蔔,大棒應該出場了。他們給趙構兩條路:一跟百官一起死,二跟我們走聽我的。
保命要緊,趙構只得答應。
史載:建炎三年(1129)三月,禁衛軍將領苗傅和劉正彥發動政變,改元明受,是為苗劉之變,亦稱明受之變。
趙構就這樣莫名其妙的給自己的臣子廢黜了。
3平亂,名臣的崛起
張浚,在南宋初年絕對不是一個陌生的人物,翻開當時和後世的史書,對這位張浚的評價都不算低。但是,隨著人們對歷史的再認識,張浚成了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甚至到了極端的地步。
正面的觀點認為:張浚是一個范仲淹式的人物,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領袖,他對大宋的忠誠完全可以和我們敬愛的諸葛亮相媲美(浚之忠大類漢之諸葛亮)。每當張浚身在朝廷的時候,就是士氣飛揚對金強硬的時候;反之,則是大宋喪權辱國對金妥協的時候。
負面的評價認為:張浚的一個虛浮誇誕、缺乏實幹能力的人,不僅志大才疏還貪權、輕率、跋扈。富平之戰、淮西兵變、隆興北伐,這三次足以讓南宋元氣大傷的關鍵事件,張浚應負主要責任。甚至極端負面的評價認為,張浚對南宋朝廷的危害跟秦檜差不多。
他到底的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這位當時被譽為“中興名相”的張浚?這裡暫且存疑。
實際上,張浚是一個很優秀的人。張浚出身名門,是唐朝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的嫡系後代,張浚四歲就成了孤兒,但是他“行直視端,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