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來了一句牢騷:“今人主之威柄移于帥臣之頑扈,朝廷號令奪於監司之狂率”,可憐的喻汝礪這趟出差估計沒少受委屈。事實上,連陳東、歐陽澈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都不認同趙構的皇權尊嚴和帝統,更何況是遠在千里之外的監司將帥呢?
不過還好,喻汝礪也是個人物,辛辛苦苦出差一趟,倒是要回了七百三十萬貫錢。
這筆錢有多少呢?能不能支援趙構收復失地迎回二帝呢在?
我們來為趙構算算。
據南宋名臣趙鼎的記載,當時號稱最為節儉的岳家軍在紹興三年(1133)每月需要用錢123000貫,要用米14500石(按照今天的標準,宋代一石等於120斤)。當時岳飛的軍隊大概三萬左右,那麼換句話說,岳飛的軍隊每一萬人每月必須用錢41000貫,用米4833石。
用岳家軍的消費水平來推測開封府周圍的百萬大軍的開銷,應該不算過分。那麼開封府周圍百萬大軍每月需要用錢410萬貫,這還不包括米在內,在算上每月用米,那麼喻汝礪帶來的錢就遠遠不夠了(每月用米要5800萬斤)。
喻汝礪這次帶回來的錢,如果百萬大軍省著點用,大概勉強能用大半個月,但是戰端再起,估計支撐不了多久。
總之一句話,這仗沒法打。
可是李綱、陳東等人不管,他們絲毫不會理會你趙構的死活,更不會考慮國家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他們只要帝統正宗宋欽宗的迴歸,至於有什麼可怕的後果,不是他們應該考慮的。
趙構不行,趙構深愛著他的祖國和人民(當然也包括他的皇位),既然上天把他推上了這個位置,他就必須承擔這個責任,拯救他的國家和子民。在這國家危亡之際,雙方實力差距太過巨大的情況下,他越要冷靜,越不能衝動,越不能去和金國人打仗,毀了國家前程。
他多麼想告訴陳東,這個殘破的國家所面臨的真實情況,趙構覺得非常有必要。後世的史書透露了這個秘密細節:
①:建炎元年(1127)七月,史斌率部攻克興州(今陝西略陽縣),登基稱帝。帝國最精銳的陝西兵,趙構無法調動。
②: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勝捷軍校尉陳通作亂於杭州,活捉了大臣葉夢得,殺死了負責漕運的大臣吳方。來自帝國最富庶的江南的物資,趙構接收不到。換句話說,趙構如果北伐,就是孤軍一支,沒有任何的外援。
③:建炎元年(1127年)十一月,軍賊張遇陷池州。
④:建炎元年(1127年)十一月,軍賊丁進圍壽春府。
夠了,沒什麼好說的。此時的趙構,正是坐在一座正在噴發之中的火山口上。
如果他應合民眾、士林與主戰派大臣們的意願,和陳東一起抬著棺材殺奔開封,與金人一決生死,那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他這位帝國的新皇帝會上演一幕極其悲壯而轟轟烈烈的殉國序曲,他和他的支持者們將會在血戰之後盡為金兵所屠。
等到了那時候,帝國的腐儒們又要遣責他不能夠忍辱負重了,身肩帝國中興之希望,萬金之軀卻不知愛惜,復國所謀之大,卻不知高居廟堂運籌帷幄,而征戰沙場身死敵手。他趙構肩上的歷史責任是如此的重大,豈是他如此率性妄為的呢?
趙構很難辦,因為陳東和他的信仰完全不同,誰也無法說服誰。
事情總要有一個解決的辦法。
李綱的所為,給了趙構很大的借鑑,你李綱可以擅殺無罪之臣宋齊愈,我趙構,難道還不能夠用鮮血表明自己的主張嗎?
陳東死 ,主戰派集團第一犧牲品,一個士人的悲劇!
6趙構的謀略
趙構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從人質到帝王的轉變,完全可以論證這一結論的正確性,說明趙構是一個很善於謀身的人。
成為帝王之後,考驗趙構的就不僅僅是謀身的問題了,他要從一個優秀的親王轉變成一個成功的帝王,必須善於謀國。
事實上,趙構也很善於謀國,只是效果不怎麼樣而已。成為帝王之後,趙構一面任命李綱為相,準備依靠這個名滿天下的主戰派領袖來鞏固自身的政權,重塑皇權尊嚴,讓天下人認可;另一方面他卑辭厚禮不斷的派遣使者赴金,以“看望二帝”的為名,同金國和談,希望金國能承認他領導下的趙宋帝國。為達到目的,趙構不顧朝廷中強大的反對力量,決定向金國讓步,不僅讓出黃河以北的土地,而且願意向金人稱臣。
趙構需要的只是一紙合約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