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激不盡。
落葉:李丞相言重了,這是我的本職工作,《落葉有約》的宗旨就是:解讀歷史隱秘,還原歷史本來面目。感謝李丞相的參與!《落葉有約》這期節目到此為止,歡迎下次收看,再見! txt小說上傳分享
5主戰派集團第一犧牲品
在北宋末至南宋初,除了李綱、宗澤和种師道等幾個猛人之外,太學生陳東的名望在天下少有人能匹敵。原因是,宋欽宗時代開封城內的“民變”幾乎都是這傢伙導演的。
到高宗建炎初年,陳東早已名揚天下,為時人所稱頌,被譽為“士林領袖”,可以毫不過分的說,陳東的意見就是當時文化界的主流意見。
但是這傢伙在朝廷眼中,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給官,不要;給錢,更不要;就是不做朝廷的御用文人,擺明了不給朝廷面子,但是沒人敢得罪他,因為得罪他就是得罪整個士林。誰想動手,都要掂量掂量自己口水夠不夠,罵架能不能罵過太學生這群拿著筆桿子的專業人士。
他的話那麼有分量,說什麼也不能浪費。於是,每當政局變化之際,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如今李綱為相僅七十五日,就君臣失和,各歸其路。這原本不幹陳東什麼事,但是他很快就意識到事情的關鍵:李綱的去職,代表著主戰派的失勢,主戰派的失勢,代表著收復中原無望,收復中原無望,代表著二帝永無迴歸之日。
陳東作為那個時代最典型的學子,每天學的不過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為臣綱”等儒家經典道德。“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儒家繼承製度,在他的觀念中早已根深蒂固。
按照這種觀念,趙構這個皇帝不過是暫時的,他做上這個皇位的歷史任務就是:整合手下的主戰派力量,親自揮軍殺到金國,然後滅掉金國迎回二帝。僅此而已,沒有別的目的。
上書吧,歷史需要你、大宋需要你,陳東最直接的想法。
他的上書乾脆利落,只提了他的三項意見,不過招招都是殺招,給足了趙構殺他的理由。
一:罷免趙構的親信,汪伯彥和黃潛善,留李綱在朝廷為相。
二:還都開封,治兵親征,迎回二帝。
三:認為趙構不應該當皇帝,將來宋欽宗回來,該去哪裡?最好還是先退位,再當回原來的天下兵馬大元帥。
更湊巧的是,江西撫州人歐陽澈的上書,這人從來沒有出入過皇宮,卻上書斥責趙構“宮禁寵樂”,意思是趙構不務正業,整天只知道搞男女關係。
趙構徹底被自己的臣民逼上了絕路,朝臣(李綱)反對他,士林(陳東)反對他,現在連百姓(歐陽澈)也反對他。
擺在趙構面前有選擇有兩種,一:親率大軍與金國拼了。其結局壞一點的是,死的很悽慘,好一點的是在死的很悽慘的同時多幾個榮譽稱號。二:南逃穩定政局,同時面臨天下人的指責。
當然趙構還有一個最理性的選擇,那就是說服陳東等人。其實趙構早已對陳東動了殺機,但是趙構並不傻,他深知陳東二人的分量,即使心有殺機,也不敢輕言動手。因為,趙構迫切需要整個士林的支援,沒有士林支援的皇帝,哪算什麼皇帝?
於是,趙構接見了陳東,可是,陳東為死而來,並不準備活著回去。
他們不能不死,因為他們實在無法理解趙構的選擇。為什麼在兵馬大盛、甚至開封周圍有百萬大軍的情況下,還不立即指揮三軍,滅掉小小的金國番邦?
這事情不僅陳東等人不明白,天下百姓不明白,甚至後世最善於考證的歷史學家也有點搞不明白。
既然不清楚,那隻好瞎猜,這趙構是受了奸臣汪伯彥和黃潛善的矇蔽。
實際上,高宗趙構比任何人還想幹掉金國,但遲遲不動手,是因為他在等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喻汝礪,時任尚書祠部員外郎。
此人在高宗即位後,就被派往四川要錢去了。
貢糧納款本是地方的職責,為什麼要一個尚書祠部員外郎親自跑到四川去呢?
根據當時的史書記載,事情是這樣的。靖康年間,天下大亂,地方財賦不是被金人搶了,不是在運輸途中丟了,就是被地方的胥吏貪汙了。到了建炎年間,地方守臣各自為政,地方財賦的上繳能拖則拖、能留就留,對於過路的糧餉能扣就扣、能截就截。都是為了國家抗戰,給你給我都一樣,有什麼分別呢?
那喻汝礪辛辛苦苦跑了一趟,錢沒撈到多少,倒是帶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