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洽談,戴蒙帶著Bank One及其在消費金融服務領域的巨大優勢來到了摩根大通。
而對於戴蒙而言,摩根大通在公司銀行業務市場的佔有率深深地吸引著他。他相信,合二為一後的摩根大通將具備強大的綜合競爭力,開始有可能追趕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上年盈利超過1 000億美元的花旗集團的可能。合併後,他追尋著自己的夢想,發起了對花旗地位的一次次衝擊。不久,摩根大通在私人銀行、資產和現金管理、小額零星存款、信用卡和投資銀行業務方面有了長足進步,一定程度上已經具備了與花旗平起平坐的籌碼。 。 想看書來
第十三章 最大的贏家(4)
一見如故
我與戴蒙的相識源於與他的前任哈里森的友誼。大通銀行未和J·P·摩根合併前就在中國有很多業務,哈里森本人也曾被美中關係委員會評為傑出人物,經常在中美經濟金融界各種場合露面。我們之前雖然有幾次見面,但成為好朋友則是因為2005年的那次長談。
2005年的早春,我應邀前往華盛頓參加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國際金融學會(IIF)年度大會,其間專程趕赴紐約為發展零售業務拜訪了時任摩根大通CEO的哈里森。在J·P·摩根大通總部48樓豪華的會客室,一席長談使我對哈里森有了全新的看法。
開始我們交流了各自對發展零售業務的想法,他從J·P·摩根的歷史講到若干次併購之後,零售是如何成為摩根大通的優勢的,從戰略講到零售體系、產品和服務。當聽說我曾經做過政府官員之後,話題就離開了銀行。我們從三峽大壩說到怒江開發,從計劃生育說到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從松花江汙染談及可持續發展。令我欽佩的是,哈里森不僅睿智而風趣,而且對中國的情況有著驚人的瞭解,對中國的關注與思考夠得上深刻,提出的一些看法很有見地,更難得的是他充滿真誠,言談中處處透著對中國的友好。而他也很興奮,說跟我談話很來勁、有共識、談得來。
無拘無束、心領神會的交談幾乎是一種享受,原定一個小時的談話竟超過了兩個小時。本來還有下一場會見,但他還不想我走,領我去看古老的董事會會議室,還贈送了一本中文版的《摩根銀行》給我。臨別的時候,哈里森一直將我從48樓送到一樓才依依惜別。陪同會見的摩根大通大中華區總裁劉小俞女士不無感慨地說:“哈里森在華爾街這麼多年,很少送客人到一樓,我看他對您真是相見恨晚啊。”此後每次到摩根大通總部見面,我們都促膝長談;告辭時,他照例送我到一樓。
2006年,招商銀行H股上市路演期間,我到了紐約。哈里森聞訊特意推遲去新加坡參加世界銀行年會的行程,設宴款待了我,讓我把自己的職業生涯講給他的部下聽。那次宴會上,哈里森向我介紹了摩根大通和Bank One合併的訊息,並告訴我,他未來退休之後,將由Bank One的CEO傑米·戴蒙來接替他。說完,他又介紹了戴蒙。我開玩笑說:“你不僅併購了一個銀行,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一個優秀的接班人。”
戴蒙接任之後,我在摩根大通總部見到了他,哈里森也在場。戴蒙有力地握著我的手,神秘地說:“馬行長,其實我5年前就認識你了,而10年前,我認識了秦曉董事長。你們兩個在一起,不是很難對付嗎?”說完大笑起來。我不禁想起來,2003年訪問Bank One時,戴蒙還專門在門前升起了中國國旗。
直爽而不乏幽默,精明而不乏真誠。簡短的見面和交談,讓我對戴蒙留下了好印象,大有一見如故的感覺。
不輸還贏
上任伊始,戴蒙就顯示出他的與眾不同:取消了辦公室裡的鮮花,關掉了多個員工健身中心,收回了下發給員工且全額報銷話費的手機,讓他們只能申請與業務相關的話費報銷。他終止了和IBM的合作,把IT系統牢牢地把在了手中。
一系列看似有失人本的舉措,卻使得摩根大通很快呈現出不同於華爾街其他金融同行奢靡講究的全新風貌,傑米·戴蒙本人也因此被戲稱為“成本殺手”。 。 想看書來
第十三章 最大的贏家(5)
最值得欽佩的是在這次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中,他的謹慎使得摩根大通成為為數不多的損失較少的金融機構。
據說在2006年10月召開的一次月度業務評估例會上,有人提到,次貸還款拖欠案例大幅增加,而且速度驚人。這引起了戴蒙的高度重視,他隱隱地感覺到整個行業的放貸標準正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