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三藏又謝了恩,招呼他三眾,都到閣內觀看。果是中華大國,比尋常不同。你看那:蒸酥蜜食兼嘉饌,更有那美酒香茶與異奇。說不盡百味珍饈真上品,果然是中華大國異西夷。師徒四眾與文武多官俱侍列左右,太宗皇帝仍正坐當中,歌舞吹彈,整齊嚴肅,遂盡樂一日。
當日天晚,謝恩宴散。太宗回宮,多官回宅,唐僧等歸於洪福寺,只見寺僧磕頭迎接。方進山門,眾僧報道:
“師父,這樹頭兒今早俱忽然向東。我們記得師父之言,遂出城來接,果然到了!”
長老喜之不勝,遂入方丈。此時八戒也不嚷茶飯,也不弄喧頭,行者、沙僧個個穩重。只因道果完成,自然安靜。當晚睡了。
卻說;太宗當晚夜不能寐;想那唐三藏法師千辛萬苦取來真經;實屬不易;於是;便用那王羲之筆體和筆法寫<;大唐三藏聖教序>;一篇
其文雲:
“蓋聞二儀有象,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天地包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象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象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亙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寫畢,即召聖僧。
此時長老已在朝門外候謝,聞宣急入,行俯伏之禮。太宗傳請上殿,將文字遞與長老覽遍。復下謝恩,奏道:
“主公文辭高古,理趣淵微,但不知是何名目。”
太宗道:
“朕夜自書,答謝御弟之意,名曰: <;大唐三藏聖教序>;,不知好否?”
(下接第六十八回 丟仙桃大聖受屈 炎光佛說合結義)
第六十八回 丟仙桃大聖受屈 炎光佛說合結義
第六十八回 丟仙桃大聖受屈 炎光佛說合結義
長老叩頭,稱謝不已。太宗又曰:
“御弟將真經演誦一番,何如?”
長老道:
“主公,若演真經,須尋佛地,寶殿非可誦之處。”
太宗甚喜,即問當駕官:
“長安城寺,有那座寺院潔淨?”
班中閃上大學士蕭瑀奏道:
“城中有一雁塔寺潔淨。”
太宗即令左右:
“宣褚遂良用楷書將此<;大唐三藏聖教序>;書就,刻之於石,立於藏經浮圖大雁塔下。”
時有弘福寺和尚懷仁禪師上殿面君奏道:
“為使陛下所書之序能永存於世,臣僧將邀請一位書聖來抄寫序文,不知聖上意下如何?”
“誰?”
“草聖王羲之。”
“哈哈哈!”太宗龍顏大悅,“朕一生唯雅好王羲之大師的字,如能使前朝草聖由天而降書寫碑文,朕當拜之為師,可惜此皆白日之
夢耳!”
懷仁和尚正色地奏道:
“非夢也!臣思之,只要陛下下一道聖旨,號令天下,廣徵王羲之墨跡,命臣僧辨識、精選之,還怕碑文不成嗎?”
唐太宗聞言龍顏大悅,準了懷仁所奏,並封懷仁為徵字刻碑總管禪師,專管徵字、選字、集字和刻碑事宜。後來懷仁和尚整整幹了二十四個年頭方才完成了集字和刻碑的任務。這塊歷盡千辛萬苦所刻成的名碑;獲得了民間“千金帖”的美稱。又因為碑額下方橫刻著七個佛像,所以民間也有叫它<;七佛大唐三藏懷仁集聖教序碑>; ;此是後話不提。
隨之; 太宗又謂左右曰:
“把真經各虔捧幾卷,同朕到雁塔寺,請御弟談經去來。”
多官遂各各捧著經卷隨太宗駕幸寺中,搭起高臺,鋪設齊整。長老仍命:
“八戒沙僧牽龍馬,理行囊,行者在我左右。”
又向太宗道:
“主公欲將真經傳流天下,須當譽錄副本,方可佈散。原本還當珍藏,不可輕褻。”
太宗又笑道:
“御弟之言甚當!甚當!”
隨召翰林院及中書省各官譽*經。又建一寺,在城之東,名曰謄黃寺。
長老捧這幾卷登臺,方欲誦頌,忽聞得香風繚繞,半空中有四大天王宣玉皇大帝旨意:
“玉皇大帝宣孫悟空即時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