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頁)
當是多大的事,原來就是為這個啊? 孤王准奏! ”
高、楊二人這個氣呀;就甭提了。在他們眼裡;李白這點花花腸子;分明是讓他們在滿朝文武面前出乖露醜;以報貢院受辱之仇。可皇上還是同意了;如果不給他捧硯磨墨;捧杯脫靴;那就等於是抗旨不遵;別說眼下頭上戴的這頂烏紗帽保不住了;恐怕項上的這顆人頭也都難保;所以;再氣也得老老實實地照辦。於是;金殿上立刻鋪了棉褥;上面放置了錦墩;李白一屁股坐在錦墩上面;接過酒杯;把腳一伸道:
“高力士;你快與老李脫靴子啊;可別閒腳臭!哈哈哈。。。。。。”
(下接第九十四回 識寶刃學士論劍 醉張旭發書狂顛)。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九十四回 識寶刃學士論劍 醉張旭發書狂顛
第九十四回 識寶刃學士論劍 醉張旭發書狂顛
高力士雖鼻子都氣歪了; 但只好應道:
“是啦!”
高力土只好捏著鼻子去給李白脫靴子,李白笑嘻嘻地又轉過頭對楊國忠說道:
“國舅爺,快與老爺磨墨! ”
楊國忠只好忍氣吞聲地開始磨墨。
這時;金殿裡到處是哧哧的笑聲;李白這才心滿意足;取過筆來;不假思索;“唰唰唰唰”;龍飛風舞地一揮而就。寫罷,扔了筆;大聲為皇上朗讀了一遍。其大意無非是警告渤海國王,不要太自以為是了,你原以為大唐國並無能人。 倘若真要興兵做亂,無異於以卵擊石; 弄個家破人亡。 不如及早稱降納貢,否則將會是自取滅亡。李白這篇*檄文; 不知在他腦子裡過過了多少遍; 早已經心有成竹了; 難得寫得是引經據典,滿篇珠璣; 把個唐玄宗李隆基聽得喜笑顏開,拍案叫絕; 定要賞他金珠寶貝。 李白謝絕了皇帝的封賞,只說自己酒醉,需要高、楊二人攙扶他出宮,李隆基自然滿口答應,那高、楊二人早沒了脾氣,乖乖照辦,只求早些能把李學士送出宮去。
李白剛剛走出宮門;忽然醉意全無;甩開大步仰天長笑而去。
自此以後;“李白解文代詔;楊高侍酒脫靴”的故事傳遍了京城內外;李白聲名大振;一些當代名流都爭相與他交好;因此;他的寓所每天總是酒友盈門;門前也總是車水馬龍。那梨園之內;也因李白的加入;又多了許多生力軍。除李白王維之外;象太子賓客賀知章、草書聖手張旭,皇子李璡、左相李適之、侍御史崔宗之、侍郎蘇晉、鐵嘴鋼牙焦遂等人;俱是梨園的常客; 那李龜年、張野狐、黃幡綽、沈妍、李謨、馬仙期、賀懷智、李彭年、李鶴年等;先前所譜的三百首新曲;沒用幾天就被這些號稱詩仙、詩佛、四明狂客的詩人學士們填詞完畢;美得那唐明皇李隆基一天到晚喜笑顏開。他與楊貴妃幾乎就好象長在這梨園演藝廳裡一樣;白日裡;就如同:“十八伽藍”奏陽春;笙管笛簫籠廣宇; 夜晚間;竟好似:三千*舞瑤池;明燈高懸照穹廬。唱不盡那歌舞昇平。
沒過幾天;梨園也已不象從前了;各路能手紛紛來投;人才濟濟盛況空前;舞臺上除有歌舞、器樂之外;又添了參軍戲和二人臺的表演。
一天; 李白、李璡、賀知章、張旭、焦遂等人;聽說李龜年、李謨、馬仙期等為公孫大娘伴舞西河劍器<;裴將軍滿堂勢>;;又即興譜了一首新曲<;西國朝天>;;便趁著彩排演練;來梨園之內捧場觀看。
只見羯鼓響處;公孫大娘揮寶劍翻著車輪上場;當筋斗盡時;又見那劍器閃著寒光;在地上似烏龍攪柱般旋轉;正看得出神;就聽幕後樂聲四起;公孫大娘順此節奏一個鯉魚打挺;由金雞獨立轉蘇秦背劍;再由撥草尋蛇變犀牛望月。隨著幽雅的琴聲;她忽左忽右的劍劃流星;風擺荷葉;琵琶響處;劍又似大鵬展翅;直衝雲霄。忽然;他劍尖隨著清脆的笛聲;竟悠然自得的亮出那鳳凰九點頭來;使周圍觀眾的心略微一鬆;也隨著她那柄劍器;搖頭晃腦點起頭來;突然樂聲大振;羯鼓轟鳴;傾刻間;突又嘎然而止;就見那公孫大娘;人隨樂轉;劍隨人轉;腕隨神轉;那劍光四濺如飛;緊接著一個橫掃千鈞之後;停在了“朝天一柱香”招式之上;與那嘎然而止的樂聲正好同步;並不差分毫。
這時;全場的觀眾人等;都似看得呆了;隨那片刻的沉寂;人們猛然間醒了過來;幾百只瞪得圓圓的眼睛;盯著那似西天拜佛的公孫大娘;忙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後來;詩聖杜甫有詩讚曰: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