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令能不能後生不好說,但確實是置之死地了。
可惜他還是慢了半拍,王陽明撥去打九江和南康的軍隊已經走到一半了。
59 鄱陽湖大戰
七月二十五日,東曦既駕,湖面霧氣濛濛。
王陽明讓人備好弓箭火器以及救活工具,率大軍沿江而下。鄱陽湖大戰一觸即發。
待霧氣逐漸散去,伍文定的先鋒終於看到了朱宸濠的大軍,遠遠望去,大江之上密密麻麻,一片白帆竟和水天融為一體,無邊無際。
這不是中國式大片的拍攝現場,而是你死我活的戰場。作為一部電影,這叫蔚為壯觀。置身於其中,這就是一場災難。
明朝承平日久,大家對戰爭最近的記憶都要追溯到半個世紀以前的北京保衛戰。因此,對戰雙方計程車兵幾乎都沒有任何經驗可談,精神高度緊張。
縱覽青史,但凡交代打仗的結局,往往都說“某方潰敗”,這個“潰”字很能說明問題。
說明什麼問題呢?一句話,真實的戰爭不是電腦遊戲。
《紅色警戒》裡一個美國大兵二百塊錢可以用到死,現實世界卻遠非如此。
很多戰爭不是大家血拼到底,彈盡糧絕後才分出勝負,而是剛打了一半,四分之一,甚至還沒短兵相接,士兵就一鬨而散了。事實上,在逃跑路上被砍死的遠遠多於作戰身亡的。
戰爭總是異常血腥和殘酷,不要說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將軍也很容易驚慌失措。東晉成帝朝的左將軍司馬流,在參戰前就非常驚恐,以至於吃烤肉的時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兒,結果打仗時被殺身亡。
所以,如何控制好士兵的恐慌情緒,對於一個軍隊的指揮官而言,是一項相當艱鉅的任務。如果這支軍隊是義和團,那還比較好辦,因為拳民們個個都具備刀槍不入的堅定信念。如果不是,便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然而,對朱宸濠來說,這似乎不是問題,因為當天,伍文定被一個他從未見過的景象驚呆了。
朱宸濠計程車兵像打了興奮劑一般,前赴後繼地往前衝。
這幫人面目猙獰,眼冒金光,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官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
朱宸濠確實給他們打了興奮劑:衝鋒賞千金,負傷也有百金,全世界都找不到這麼牢靠的保險,只要大膽向前衝,保證穩賺不賠。
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官軍逆風,朱宸濠藉著順風各種開炮放箭,伍文定的船隊霎那間就被火光籠罩。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關鍵時刻,猛人伍文定不負眾望,他屹立於炮火之中,巋然不動。
前方几只小船畏戰掉頭,伍文定大吼一聲,將座船靠過去,手起刀落,將船伕一一砍死。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伍文定又拔出寶劍,力劈水面,高聲道:“此地為界,越界者立斬不赦!”
前有叛軍,後有伍知府。叛軍雖然兇殘,可伍知府說殺就殺,劍法極準,思前想後,士兵們還是覺得向前衝更安全一些。
眾人抖擻精神,重新投入戰場,局勢終於穩定下來。
王陽明見反擊的時刻已到,便命人擂起戰鼓,戰船全部降帆,士兵們一律操槳划船,順著水勢疾馳而下,待距離一近,兩軍戰船攪在一起,風力優勢自然消除。
然而就在此時,湖中突然傳來巨響。大大小小的石塊、鐵彈從天而降,前軍防備不及,損失慘重。
原來,朱宸濠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在遠處觀戰,眼見情勢不妙,便亮出了王牌——炮艦,實施火力壓制。
這種裝備有弗朗機、火龍出水等各種火炮、火箭的戰船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朱宸濠為了造反把棺材本都押上了,才打造了屈指可數的幾艘。
效果很明顯,炮艦不僅殺傷力強,而且其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極具心理威懾作用。
天上是遮雲蔽日的弓箭和碎片,水上是到處亂竄的火繩槍的彈丸,沒人能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撐過一分鐘。
然而,就在士兵們又準備調轉船頭時,他們看見了身邊悲壯的一幕。
伍文定的座船被火炮炸開了一角,燃著熊熊烈火。文定立於船頭,奮力撐擼,頭髮鬍鬚都被炮火點燃,卻毫無懼色,聲嘶力竭地鼓勵大家共赴國難。
懸崖勒馬的是將,懸崖不勒馬的是王。
王者無敵。
見老大如此彪悍,士兵們不再退怯。雙方在鄱陽湖上僵持不下,竭力廝殺,直至日薄西山,也難分勝負。放眼望去,滿目都是流血漂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