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走,又出來活動,氣得狼兵七竅生煙,一腔怒火都發洩到當地良民身上,沒剿著匪,便打家劫舍,搞得百姓怨聲載道。
專制政府的死穴就在於其治下民眾的情緒沒有一個宣洩口。對*政府而言,你不喜歡執政黨沒關係,下次投票選在野黨總行了吧?而專制政府的執政黨承擔了民眾所有的不滿,發展到最後連某人家門口的路沒修好他也要罵上政府兩句,如何能夠避免社會的動盪不安?
明廷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困境,老百姓的觀念很樸素:作為政府,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好了。狼兵的所作所為就是趁火打劫,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民眾紛紛投入山賊的懷抱,成為山賊的密探。這些人化妝成巡撫衙門門口的算命先生,賣水果的阿姨,更猖獗的直接打入政府內部,或為書吏,或為保安,全面監視官府的一舉一動,及時彙報給山賊。
南贛的形勢早已失控,陽明的內心糾結矛盾。
有猶豫就是有問題。問題在哪?
心與理終判為二,知與行不能合一。
心即是理沒有錯,但它需要“行”來檢驗。
要蒼生還是要大義?這是一個問題。
OK,你可以說我要蒼生,堅決不與人民為敵,不去南贛。
然而你不去,那裡就是狼兵的天下。狼兵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一路燒殺搶掠便是,你一個撂挑子的行為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更多無辜百姓陷入水深火熱。
怎麼辦?
那些彷徨踟躕的歲月裡,陪伴陽明的是徐愛和黃綰。
徐愛說,孔子也曾誅殺少正卯。
黃綰說,孟子云國人皆曰可殺則殺之。
難道王陽明不知道這些?
他當然知道,甚至知道的比翰林院那幫皓首窮經的學究們還多!
然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笑話,“心即理”早已悟透,不敢說老少鹹聞,至少也是天下聳動,弟子影從,“未知”二字,從何談起?!
從黃綰談起。
黃同學從認識王陽明第一天起就對陽*學進行著持續不斷的各種質疑,極端時甚至毫不客氣地將之比作佛老,指責其教人避世。
黃綰不明白的是,王陽明欲矯程朱之枉,不得不過正,不得不用堅定不移的語氣告訴世人:判斷人生價值的標準不在外部世界,不在官職高低,權勢大小,而在你的內心。心安自足,充實強大才是安身之本,成功之基。
然而,正是由於黃綰長年累月的找碴挑刺,才成就了一個完滿的心學理論。
這個理論,直接顛覆了流行了數百年的程朱理學,使之再無藏身之處。
42 周敦頤 張載 二程 朱熹那點事兒
五百年前的湖南,那個喜愛蓮花的周敦頤鼓搗出一本書——《太極圖說》。
這本書根據《周易》的世界觀,甩出一個詞語——太極。此太極不是現在小區里老大爺打的那個太極,而是由無極衍生出來的一個東西。
無極也不是那個由饅頭引發的血案,而是指代宇宙生成之前那種混沌無邊的狀態的一個名詞。
周敦頤說,太極就是版的無極,好比一款2D建模的電腦遊戲要向3D轉型了,開發系列中的一代過渡產品,有一些體驗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緊接著開天闢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
這是周敦頤對宇宙生成的基本認識,在他之前還有個人叫張載,此人提出一個觀點叫“民胞物與”。這個觀點很墨子,就是讓你不分貴賤美醜,管她是林志玲還是芙蓉姐姐都要一視同仁,就像愛自己的手足一樣去愛她們。且慢嘲笑張載迂腐,人家是有一套自洽的理論的,先丟擲一個詞兒“氣”唬住你,然後解釋說,氣這個玩意兒是世界的本源,萬物都源於氣。人為萬物中的一員,人的本性和萬物的本性是是相同的,所以要“視天下無一物非我”。
讓周敦頤和張載這麼一忽悠,宋儒中有些追求的人開始狂飆突進了,於是出現了兩個猛人。
程顥和程頤。這倆兄弟是周敦頤的弟子,名聲向來不好,在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在歷史上留下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腦殘語錄供人批判,還特喜歡裝13,經常大雪天的讓人在他們家門口罰站(程門立雪)。但此二人對理學的創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忽悠,甩詞兒是必備的基本功,二程也不例外,直接甩出了“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