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一個叫王純甫的到南京當學道(教育局局長),同上上下下的關係都搞得很緊張,問陽明怎麼辦。陽明告訴他,你感覺緊張,這說明你像要出爐的金子一樣,正在經受最後的冶煉。這正是變化氣質的緊要關頭,平時要發怒的現在不能發怒,平時驚慌失措的現在也不要驚恐不安。“能有得力處,亦便是用力處。”天下事雖萬變,我們的反應不外乎喜怒哀樂這四種心態,練出好的心態是學習的最終目的,為政的藝術也在其中。
王純甫似懂非懂地離開了,過了倆月來信說還是不太明白,繼續請教。陽明只回了一句話: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心外無善。
在此期間,東林書院開始在滁州動工,陽明為此專門寫了一篇《東林書院記》,算是有關東林書院最早的歷史文獻。日後東林黨的憤青們在此抨擊朝政時,是否能夠想起一百年前,王陽明也曾在這裡講學?
明礬們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向南,浩浩蕩蕩,陸陸續續地趕到。
梁仲用,男,漢族,已婚。一向以征服世界,維護地球和平為己任的梁仲用,在官場上混得還可以。小梁是個自省之人,《厚黑學》《人性的弱點》之類的書看了不少,但仍覺太淺,一些疑問不能釋然,便跑到了滁州。據小梁反映,他覺得自己太躁進,還沒征服自己就想著去征服世界,感到很荒唐。反省以往的言行,他認為自己太愛發言,便給自己取了一個默齋的號,為的是警戒自己每次說話前先把舌頭在嘴裡盤上三遍。
陽明語帶譏誚地對他說,你向一個天下最多言之人問沉默之道,真是笑話,我不知道什麼是沉默之道。如果沉默讓你感到充實,你自然可以閉口不言,但你可知沉默裡也包含著三種危險?
小梁問是哪三種。陽明說,疑而不問,蔽而不辨,這是愚蠢的沉默;用不說話討好別人,這是狡猾的沉默;怕被人看清底細,故作高深掩蓋自己的無知無能,這是自欺欺人的沉默。
陽明這麼說是讓他老人家遵循自己的內心,不要刻意去摧折積極入世的心態。愛發言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