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這其中最典型,就是湖南老底子赫赫有名的所謂“九門提督”,九個大家族。
在解放初期的那一段時間裡,經歷過了軍閥混戰和剿匪的掃蕩,老早的“老九門”的家族全部都凋零了,解放之後的“新九門”,大體是年輕一輩靠口碑排出來的,所以有多個版本,但是到現在老人嘴巴里還說著的,大約也就只有排著我爺爺的那一個。
我所聽說過“九門提督”,大概也就是陳皮阿四,我爺爺的狗五爺,黑背老六,以及和我家有著親戚關係的解家解九公。而九門提督裡排號前三把交椅的人,其實早就洗白,現在在長沙還能聽到他們的名字,其中一人的家長還是跟著秋收起義跟老毛打江山的功臣,死在了長征路上,是說不得的人物。
這些人的事蹟,全是故事,光陳皮阿四一人就可以寫三四本書,這裡就按下不表,單說解家解九公和吳家狗五爺的淵源。
我們吳家和解家的親戚關係,遠了去了,可以說是遠房表親,我奶奶是清白人家,和土夫子一點關係也沒有,解家也不知道是什麼人和我奶奶家攀上的親戚,但是在外八行裡,混這一行的就講個關係,沒關係還要結拜,不說本來就是遠房,所以吳家和解家,就走的特別近。子孫也多有來往。
吳家在當時,其實已經是人丁凋零,我爺爺是入贅的,也就是我父親,二叔,三叔,本來是跟我奶奶姓,姓的應該是尹,但是我爺爺頗有手段,外太公太婆走了之後,名字又改了回來。吳家的基業都是在我奶奶的打理下發展起來的,所以說吳家吳家,其基礎其實是杭州的尹家,這一點行里人也都清楚。
爺爺輩的交情,三叔因為自小就和爺爺不和,他也不太瞭解,他和解連環,倒是從小玩過一段時間,當時兩個人都是頑童,性情也相近,到了後來,我爺爺住到杭州之後,兩家的來往就少了,加上三叔後來是走的是梟雄的路線,而解連環因為家裡太過溺愛,一直不成氣候,成年之後,道不同不相為謀,幾乎是不相往來。
那麼在三叔上山下海,在行裡給吳家掙臉,給自己奠定江湖地位的時候,解連環在幹什麼呢?
答案是:收藏家。
解連環從小就有一個愛好,他喜歡收藏新鮮的洋玩意兒,什麼洋東西,自己看著喜歡,都往家裡買,且不問價錢,看中了就讓鋪子送家去,憑條子讓家裡的老爹付錢。
他收藏的東西,以鐘錶居多,還有二戰時候美國的打火機,手電筒,收音機,和國外流進中國的精緻工藝品,到了70年代後期,還開始有各種各樣的小電器。
這表面上看上去應該是好事情,因為這些東西在現在看來價值都不高,也頗有文化韻味,但是實際上,在當時,這些卻都是價值不菲的限量品,有些甚至全中國只有一件,這價錢就更高呢,所以解連環的愛好,可以說相當的費錢。
這七幾年的時候倒還好,因為當時洋貨沒放開,所以走私進來的,或者出國考察帶回來的東西雖然貴,但是數量少,一年五六趟,解家家大業大,也並不察覺,等到70年後期,國外的電器和高檔品輸入中國,這開銷就翻開了,中國人開了洋葷,當時都以家中有洋貨為榮,解連環更是眼花繚亂,加上他買東西從不問價錢,還是像以前一樣撒開手去買,於是就闖了貨出來了。
當時買洋貨,可不同於現在,有錢就行,你還得有票,電冰箱有電冰箱票,電視機有電視機票,如果你不在供銷系統,那麼你還的拖人用錢去買這個票,這開銷是雙份的,相當的厲害,一來二去,解連環的採購額就上了萬了。
那年頭人多敏感,解家表面上是幹啥的,這麼多人,每人年工資算起來加上補貼,一千塊都不到,你們家哪來的一萬多買這麼多好東西,這肯定就有問題,於是,也不知道哪個王八蛋眼紅,把他們家給告了。
這在當時是大事件,滿城風雨,解老爺子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搞了多少的關係才把這事情擺平。事後,解老爺子好說歹說的把解連環教訓了一頓,讓他消停點兒,家裡雖不至於因為這麼點錢兒垮掉,但是當時是什麼樣的社會?70年代的中國大環境,犯了事兒有錢也未必好使。
然而解連環還不知錯,說道這不是他錯,這是買東西的人沒把事情辦好,他讓他老爺子放心,日後買東西,會想辦法,去外地買,或者用其他人的名義買,不張揚,偷偷運回來,這樣不就行了?
解老爺子鼻子差點給氣歪了,那年頭改革沒開放呢,這樣的操作,和走私有什麼區別?
解老爺子不是笨蛋,一看自己兒子這秉性,知道是成不了氣候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