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頁)
惱,老師們也想知道大家的想法,請大家自發寫信給班主任或校長。可以為此設立專用的信箱。”
津崎校長用工整的楷書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做著記錄,顯然是長年寫板書練就的功力。
“我覺得舉報人會馬上作出反應。可能是寫信,也可能直接向城東警察署提交資訊。即使對方不主動投案,對校方的舉動,學生們也會有所反應,可以細加觀察,據此找出有嫌疑的學生。這類孩子往往意志堅強但內心脆弱,眼下必定因等待收信人的反應而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只要給予一定的刺激,便立刻會將心態表露出來。”
認真地記完筆記,津崎校長抬起頭來。“藤野先生,對於舉報內容的真偽,您真的認為是次要的,對吧?”
“是的。甚至可以說,虛假的可能性極大。”
“為什麼呢?”校長的眼睛瞪得更圓了。
“我不知道城東警察署到底作過怎樣的嚴密調查,但重要的是,柏木的父母在出事之前就擔心他可能會自殺。基於這個細節,我很難認定這是他殺。”藤野剛繼續說道,“再說,‘我看到有人把柏木推下去了。兇手們笑著逃走了。’這樣的重大證言來得太遲,完全沒有出現在正確的時機。如果舉報人真的看到了現場的情景,按照普通人的心理,會在兇手逃離現場後,立刻撥打110報警。即使是十四五歲的孩子,遇到類似的重大事件,他們的反應也應該和成人一樣。畢竟不是幼兒了。”
這時,走廊上的廣播喇叭裡響起了音樂聲。班會已經結束了。“如果當時出於某種原因,如目擊者和兇手相識,因為害怕報復或牽連而沒有報警,在看到柏木卓也的死以自殺結案後,良心上過意不去,那麼這封舉報信又寫得太早了。今天是開學典禮的日子,大家剛開始上學,在很多學生眼裡,事件還未告一段落。如果聽完今天早晨校長的演說後再寫舉報信,就要合情合理得多。不只是報紙和傳言,連校長都公開說柏木卓也是自殺的。校園生活迴歸日常,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只有自己知道柏木是被殺死的。從良心受到譴責,到無法保持沉默、決定寫信,這個過程至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