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代軍事的重大變革的。在這一過程中黑火藥已經逐漸被淘汰。
黑火藥在歐洲長期被用於煙火和縱火用途,也曾被用來作為槍炮的發射藥,但是隻能適用於中世紀的那種力量有限的原始火器,如火槍火銃滑膛槍炮,不適於作為後膛步槍,機槍等近現代槍炮的使用,而中世紀火器跟近現代槍炮也完全是兩種性質的概念,原理上,技術上,製造加工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不要被它們某些外形上的類似點所迷惑了。其力量也有限,在很多時候,近代西方戰爭中仍然主要依靠騎兵衝鋒作為制勝的手段,一直到機槍被髮明出來才結束這種情況,早期前裝滑膛槍並不比十字弓威力大多少,並且長期與弓弩等共存使用。我們不應該被那些誇大其詞的描述所誤導。
作為發射藥使用的黑火藥在十九世紀就已經基本被淘汰了,隨著無煙火藥,雙基火藥,雷管,tnt等的出現,才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軍事革命,才有了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槍炮,火箭炸彈導彈。
科普雜拌兒——鹽井和井鹽
——(原載1945年12月《開明少年》)
屋子裡的深井
鹽井是一口井嗎?
“鹽井當然是一口井。”
你說對了。那麼,鹽井跟普通的水井是不是一個樣兒呢?
“當然不一樣,”你會說,“水井裡的水是淡的,鹽井裡的水是鹹的,裡面含得有鹽。”
就只有這麼個區別嗎?
這樣一問,你就遲疑起來了。水井誰沒有見過。鹽井既然也是一口井,跟水井會有什麼不同嗎?
不同的地方多著哩,且聽我慢慢道來。
水井大多在露天,鹽井卻全在屋子裡。水井的井口有洗澡盆那麼大,鹽井的卻只有湯碗口粗細。水井,淺的六七米,深的有一二十米。鹽井卻深得驚人,最淺的也有300來米深。深的呢?翻上一兩番,竟有近千米呢。
“有這麼深?”
就有這麼深,深還不希奇。值得詫異的是那近千米深的井,全是人工鑿成的。
“湯碗口粗細的井,人怎麼能鑽得進去呢?”
是呀,人鑽不進去,卻要鑿得那麼深。這還不值得詫異嗎?
最早的那口鹽井
話總得從頭說起。假如咱們決意要鑿一口鹽井,那麼得先請一位鑿鹽井的老內行來選定一個開鑿地點。老內行會告訴咱們:鹽井該鑿在哪裡,打哪兒鑿下去,才會得到鹽水。
“那位老內行的眼睛,竟能看透近千米深的地府?”
誰曉得他看得透看不透。那些人就像看墳地的陰陽先生那麼神秘。他到鹽井多的地方,看定一個地點,拔掉地面的草,抓一把土送到鼻尖上嗅一嗅,像那麼回事兒似的點兩下頭:“好,這兒就是,打這兒鑿下去,包管沒有錯。”
“真有這麼準嗎?”
誰知道呢!鑿下去有沒有鹽水,鹽水多不多,還得看咱們的運氣。不過我想,只要鹽井多的地方,地底下總多少有點兒鹽水。
“依你這樣說,最早的那口鹽井,地點是怎麼選定的呢?”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可是越想越糊塗。據說汲井水熬鹽的方法是秦朝李冰發明的。傳說不足全信,可是我們至少可以認定,在2350年以前,四川已經開鑿鹽井了。在漢朝留下來的墓磚上,就有汲水熬鹽的影象。
“哪時候的人怎樣會知道上千米深的地底下有鹽水呢?怎樣會知道該從哪兒鑿下去才會得到鹽水呢?”
別打破砂鍋問到底了。鹽井的地點既經選定,咱們就把鑿井的工人請來,挑個好日子開工動土吧。
這才是開頭兒
工人先把地面的浮泥挖開,跟鑿水井一樣,掘成個大坑。掘不到多深,泥層就到了底,下面是石塊。石工便下坑底去,繼續往下鑿。“再往下鑿會見水嗎?”
當然有水,還有挖下來的泥土,鑿下來的石屑。坑淺的時候,水,泥土,石屑,全用人工擔出來。挖深了,就在坑口安個輪軸,還是用人工,把水和泥土石屑,一古腦兒提出來。
“這不是很簡單嗎?工人儘管往下鑿,鑿下來的東西儘管往外提,不就越鑿越深了嗎?”
事情可沒有你想的那麼容易。鑿到10米多深,坑口就很容易坍塌。一坍塌不但前功盡棄,還會傷人。為了預防坍塌,鑿到10米以下,就要用一個一個石圈壘起來,擋住周圍的泥土和不十分堅固的岩石。
石圈是用3米來見方的石塊鑿成的。從10米來深的坑底,一個個往上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