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度地提供這種功能,那麼就必須從文化學、社會學的角度來作解釋,才能真正看出我們的國民本質。
評《水滸》要出新意確實很困難。但一部小說問世後,受到了那麼多不同層次、不同職業的國人關注,從達官顯貴到引車賣漿者之流,從博學鴻儒到窮鄉僻壤的酸秀才都願意對《水滸》說上幾句,這個社會現象本身就值得研究,。
是忠義,還是誨盜
宋江的思想左右了梁山的發展,也使讀者對《水滸傳》產生了不同的認識,身為梁山首領的宋江究竟在想些什麼?是每一位讀者都想知道的問題。大嘴在此與讀者共同探討一下。
從晁蓋劫生辰綱而上梁山,到宋江舉義同官軍對抗,再到受招安,再到毀滅,梁山上的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兼備領袖頭腦和氣魄的宋江率眾屢敗官軍,卻為何不想推翻朝廷自己做皇帝呢?上梁山前後的宋江其思想究竟有沒有發生根本轉變?又是什麼原因促使他決定招安的?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招安?《水滸》的確留給了我們太多的謎。
第一章 說水泊 道梁山(4)
大嘴匯總許多觀點:認為主要的看法有兩個。
第一是忠義說。
忠義說認為《水滸傳》所宣傳的是忠義思想,它透過108條好漢上梁山的經歷,以及受招安,最後悲劇性的結局,無不體現了“忠”和“義”?提出這個忠義說的,最具代表的是明代的李贄,就是李卓吾,他根據小說的故事情節認為,宋江是身在梁山,心在朝廷,一心招安,一意報國,所以他的忠義思想是非常突出、非常典型的。
第二是誨盜說。
誨盜說出現在李贄以後,誨盜說認為,這是一部寫給強盜看的書,是教人做強盜的書。
這個觀點出現在崇禎十五年,這時李自成、張獻忠,還有全國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明朝滅亡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有一個人叫左懋第的官員,給皇帝寫了一個奏本,他認為是《水滸傳》教壞了百姓,讓他們做強盜學宋江,他舉出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例,有一個叫李青山的強盜佔據了梁山,當時政府多次圍剿,沒有把他剿滅下來。而且因為梁山是處在運河的邊緣,在中國隋代以後,運河是國家的一條生命線,叫做漕運,而梁山就在運河的附近,隨時可以打劫運河裡的船隻。
左懋第在奏本里面講到這個問題,說如果不禁燬《水滸傳》,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強盜以它為榜樣,從而使天下大亂。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議,遂將《水滸傳》這部小說當做禁書查封了起來。金聖嘆也是持這種觀點,我們知道金聖嘆評論《水滸傳》時,從藝術上對《水滸傳》的評價很高,就是《水滸傳》描寫人物寫得很好,敘事的水平很高,文字技巧達到很高的境界。但是,他對《水滸傳》的思想是否定態度的。因此他才出了一個把七十回以後砍掉的這樣一個版本。
英雄俠義的化身
《水滸》位列於四大名著,它宣揚的主義是什麼?大嘴認為是人們把他看成了一部英雄的史詩,宣揚的是英雄主義。
如果通讀一遍《水滸》的文字,我們就會發現,這些梁山好漢的行事有相當數量是經不起道德理性的審視的,但讓大嘴和大家都感到疑問的是:幾百年來梁山好漢在民眾心中一直是被讚美物件,是英雄俠義的化身,原因何在?
若是認真分析的話,演繹轟轟烈烈的梁山好漢的非凡人生故事的《水滸》,就是一部“匪魂頌”。“匪魂”是借用魯迅先生語,魯迅先生在《華蓋亭續編?學界三魂》裡曾說過,在中國的國魂裡,有一個官魂,一個匪魂。
聞一多先生當年也曾稱引英人威爾斯《人類的命運》中的一個觀點:“在大部分中國人的靈魂裡,鬥爭著一個儒家,一個道家,一個土匪。”(《關於儒?道?匪》)據聞一多先生解釋,威爾斯所說的“土匪”,包含著中國文化精神中的遊俠傳統。而《水滸傳》歌頌的就是封建體制下英雄們壓抑人生中的“匪魂”。
它既有反抗社會的黑暗不公的一面,如魯智深的禪杖開啟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也有痛快淋漓的物慾追求,如武松、三阮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還有非理性的兇險的破壞力量,如李逵將眾生砍得血肉橫飛的兩把板斧,這三者複雜地交融在一起,成為民眾精神層面不可小視的構成部分。
《水滸》一書中細膩地演繹了智取生辰綱一段,這讓好漢們發了一筆橫財,人無外財不富嘛!但由於這場行動一開始便將好漢的對手——梁中書和官軍定為不義的一方,它也便具有了某種正義色彩。就是說英雄好漢們攔路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