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第一章 說水泊 道梁山(1)
“閒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武松武二郎……”這段子幾乎成了山東快書的招牌。
武松是個英雄,但梁山上還有許多英雄,武二郎只是其中的一員。在細評這些英雄之前,大嘴先總體的說說《水滸》:
匯聚有關水滸的無數種觀點,大嘴私下認為最為可信的說法是這樣的——《水滸傳》是元末明初的作品,作者是施耐庵,主講的是一幫江湖好漢嘯聚山林的故事。它的版本很多,所載故事也長短不一。依據最完整的故事架構,《水滸傳》的主要內容是敘述以宋江、李逵、林沖、魯智深、武松、吳用等主人公為主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各地受到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還有梁山諸人(書中有所解釋)的*之下,紛紛集聚在“梁山泊”這個有山有水易守難攻的地方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並形成了一股具有相當實力的武裝團體,與貪官(高俅、蔡京等)、土豪(祝家莊、曾頭市等)、官軍(宋軍和)相對抗,後又與亂賊(方臘)和起義軍(田虎和王慶領導的義軍)和外國軍隊(遼軍)相對抗。
梁山軍事集團剛成立時,山頭上匯聚了一百單八位英雄好漢,雖然他們也幹過一些打家劫舍的勾當,但在宋江宋公明同志的領導下,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宋朝朝廷心想了:你“替天行道”,那我是幹什麼的?就看它不順眼,非大兵誅之而後快。於是就派遣了政府軍隊加以*,卻一一吃了敗仗。這時候,宋朝面臨著外國入侵及各處強盜或起義軍作亂的困境,於是,便用“招安”的方式,收編了梁山泊的人馬,要他們為國家效命。宋江率領梁山的兄弟,先是征討敵國大遼,然後平定了田虎、王慶的叛亂,建立了很大的功勞。最後,他們奉命被派去消滅在南方作亂的方臘,經過了幾十次慘烈的戰爭,雖然平定了亂事,但梁山上的兄弟,也都犧牲得差不多了;而立了大功,僥倖生還的少數英雄,卻也在奸臣的陷害下一一喪生。
大嘴認為:《水滸傳》寫的是英雄的悲劇,雖然梁山上的未必全是英雄。在這本小說中,“義”與“忠”是小說的兩大主線,書的前半部分在刻畫各個富有生命活力的英雄的同時,賦予了他們“義”的精神,主講英雄們用“義”的力量團結起來,對抗政治上和社會上的黑暗勢力,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後半段則企圖以理性化的方式,將英雄們的力量,導向於效忠朝廷,為國家奉獻犧牲上面,也算做到“奉獻”了,最後卻也“犧牲”的差不多了。
實際上,在英雄們的生命中,“義”與“忠”往往是相互衝突的。而“義氣”的本質,勢必與既定的法律和其它的道德規範發生衝突;更何況“忠”字背後隱藏的詭計陰謀與權力鬥爭,也絕非這些草莽英雄所能承受的。
悲劇的收場,正是這英雄好漢們所註定的歸宿。
所謂的梁山精神
一部《水滸》傳載千秋,一群好漢聚於梁山,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水滸演義,讓後人品評不休。那麼梁山精神是什麼呢?
大嘴認為我們只能從不同的側面去看去看這種精神,因為它有替天行道,有快意恩仇,有不屈反抗,有伸張正義,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有血腥嗜殺,有理性追求,還有感性衝動,這些加起來(而不僅僅是其中的某一側面),就是對中國下層社會影響相當深遠的複雜的梁山精神。
第一章 說水泊 道梁山(2)
《水滸傳》究竟寫的是什麼?是英雄好漢的傳奇故事嗎?《水滸傳》所寫的108將難道都是英雄好漢?還是強盜多一些?
《水滸》以官逼民反為創作基礎,用“大宋宣和遺事”為籃本,諷刺封建時代政治敗亂的現實,寫出了英雄們一幕幕威武雄壯、豪氣干雲的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栩栩如生。金聖嘆老先生評《水滸》有云:“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可見人物狀寫神態活現,為水滸傳的特色,故事鋪敘精彩緊湊,創作內涵豐富深刻,也是本書值得稱道的成就。
所以小時候讀了《水滸傳》後,大嘴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想必你也和大嘴一樣。可長大了再看,就總感覺不是那麼回事了。
先說智取生辰綱。可以說智取生辰綱是水泊梁山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開端。這七條好漢的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裡的江湖。但是好漢們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後的真實動機又是什麼?是為了劫富濟貧嗎?還是說為了準備“農民革命”?
結果顯然都不是。你看那黃泥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