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去。兩岸鬱鬱蔥蔥的茶林一望無際,嫩綠的芽尖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的青翠。
李明突然想起了什麼,站起身來對張瑤說道:“我找船家有點事情,你快去梳洗一下吧,順便把小翠叫起來,這小丫頭越來越懶了,可別長得像小肥豬一樣了。”說完向著船尾走了過去。
由於一路順風,船老大現在正輕輕鬆鬆的躺在船尾看著船孃做早餐。看到李明走來,船老大急忙起身,對著李明諂笑道:“公子怎麼到這裡來了,有事您叫小人一聲就行了,怎麼能麻煩公子親自過來呢?”
李明擺了擺手說道:“老人家不用太客氣了,我打聽一件事,現在馬上快到清明瞭吧?”
船老大說道:“回公子的話,再過大半個月就是清明瞭。江洲天氣熱得比較早,和北方大不相同吧。”
李明點了點頭,指著兩岸的茶林說道:“這些茶樹都是什麼人的?這麼多?”
船老大聽完哈哈大笑,說道:“公子,看來您真是北方人,沒有來過南方,南方的茶樹都是野生的,這裡天氣潮溼炎熱,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所以這裡的茶樹越長越多。以前茶餅的生產都是官府控制的,茶餅的買賣也都是官家的事情,只是近十多年來不知什麼原因,官府開始允許私人制茶,但私茶的稅收很高,只有少數的大戶才能幹得起呀。再過幾天,公子就能看到採茶了,那場面才叫壯觀呢!漫山遍野全是採茶的人,要在清明前將採下的鮮茶蒸、搗、拍、焙等方法制成團茶,挑取精品作為貢品,餘下的才可以作為當年的新茶出售。公子要想吃到今年的新茶,恐怕要等到一個月以後了。”
李明笑道:“難得老人家對製茶的過程這麼瞭解,對了,現在製茶除了蒸青以外,有沒有人用炒青的方法制作的?”
老人說道:“我以前就在我們州府辦的茶園裡做茶,人老了幹不動了,就用多年的積蓄,再加上東借西湊買了這條船,總算有了點自己的營生。公子剛才說什麼炒青?老漢從來沒聽說過,我們做茶第一步都是先將鮮茶葉上籠蒸一下,從來沒聽說過用炒的,難道做茶業還要炒嗎,沒有人這麼做的。對了,老漢剛煮了一點散茶,公子先來嚐嚐吧。”說完,舀了一碗茶端了過來。
李明道了一聲謝,接過茶碗。自己本來在自己的那個年代就很喜歡喝茶,尤其喜歡西湖龍井,但到了這個時代每每喝的都是在鍋中烹煮的團茶,茶的色香味盡失,口中苦澀難當。每每懷念起以前喝過的西湖龍井,口中都能湧現出淡淡的茶香來。如今到了南方,卻依然要喝這種落後的工藝製作出來的茶,真有點不甘心。想到這裡,腦海中突然閃過一道亮光:這不是自己的機會嗎?茶是這個社會上能喝到的唯一的飲品,不想自己以前可以有什麼可樂、果汁等選擇,如果自己能利用先進的製茶工藝在這裡製出醇香可口的龍井來,那不是要發大財了嗎?有了錢,自己想幹什麼都行了。可能的話,這將是自己事業的起點呀!如果自己真想就萬民於水火之中,沒有經濟基礎一切都是空談呀!話又說回來,即使自己還是那麼胸無大志,只想寄情于山水之間,那麼邊泛舟於碧水,邊品評著香醇的龍井,再聽瑤兒一曲悠揚的簫聲,那也是人生一大樂事呀!想到這裡他不禁眉開眼笑,放下茶碗向艙中跑去。
李明衝進船艙,不理會張瑤和小翠那驚異的目光,伸手抱起張瑤在船艙中轉了幾個大圈,高聲叫道:“我知道要幹什麼了!我知道要怎麼做了!”
附記:
剛從外地趕回家中,將近一個月沒有更新了,太對不住大家了。很長時間沒寫,感覺到手有點生了,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原諒。
第一部 南行 第三十七章 偷襲
暮色降臨大地,烏雲籠罩著的夜色下伸手不見五指,只有江岸兩邊停泊的船上閃著一點點忽隱忽暗的燈火;夜色中天地間一片寂靜。
今夜李明沒有像以往那樣在車上練他的易筋經,而是從電腦資料中查到西湖龍井的製作工藝後,趁著夜色上岸採了一簍子茶尖,說幹就幹,他要趁著夜色研製他的龍井。
雖說知道怎麼幹的,但實際幹起來可就是兩碼事了。什麼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等等各種手法一概不知,只是以前在商場看到過現場炒綠茶的情景,現在回憶起來還有點模糊的印象,只有先試一下了。
老船工像看怪物似的看著李明在自己的大鐵鍋前用雙手翻炒著鍋中的茶葉,不時地搖一搖乾瘦的腦袋,口中喃喃自語不知在說些什麼;眼中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忙得滿頭大汗的李明終於抬起頭來,將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