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肯放舍,以為奇特,不知反成法礙也。教中名為所知障。所以古德雲:直饒做到寒潭皎月,靜夜鐘聲,隨叩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所謂荊棘叢中下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名抱守竿頭,靜沉死水,尚不許坐住,況有未到瞥地,偶得電光三昧,便以為得,弄識神影子者乎。此參禪者得少為足,古今之通病也。〃
借用上文中〃荊棘叢中下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來說明眾生不顛倒之難。(以下內容太過犀利,暫不理解者,可略過)一般世人學佛和入佛門是很簡單的,因為有八萬四千種法門作為接引之路。然而,要想證悟到實相門,就必須要捨棄當初學習到的八萬四千方便法門中的法相內容。例如,天人、阿修羅、地獄天堂、菩薩羅漢,以及四禪八定中描述的種種神奇境界和種種所謂神通的現象,因為這些內容都是暫立方便之說!然而所有人學佛的緣起,都是從這些方便門入進來的。因此學佛很簡單,但要悟道卻是極難的事情。用個比喻說,難就難在,當盤子髒了,可以用清水洗;當衣服髒了,可以用清水洗;可是當清水髒了,我們拿什麼來〃洗水〃呢?清楚地說,方便法門度盡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門門皆度門門人,其功德無量!然而,要想真正證悟實相,就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方便法門中所述法相皆是暫立的假說方便。
為什麼人們還是會執著在法相上呢?
原因是:人們一開始都是由法相步入佛門的,正所謂荊棘叢中下腳易,所以,人們用來評判佛學中相關內容正確與否的評判標準就是方便法門中所述的法相內容,正所謂〃自己的刀削不到自己的把〃,一個人極難用原有的認識否定自己,所以是〃月明簾下轉身難〃的!當然,能夠削到自己把的人,自古以來皆是極為靈通的上上根的大智者。
那麼追問一句,如何洗水呢?答案:只能換水。換什麼水呢?換專門講解實相佛經的〃水〃。例如,《心經》《金剛經》《圓覺經》《楞嚴經》。只有依第一義空的經典去修證佛學才能最終證悟到實相。否則,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第6節:佛學核心精義
因此,透過以上三段經文,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佛與眾生的區別不是神性上的,而是認識上的(認識分理悟和證悟)。凡是認為身體與妄想心是實有的,就是眾生。凡是認識到身體與妄想心也只是另一個真心生起的幻相,就是佛。
因此,佛被稱為覺悟的〃人〃,而不是覺悟的〃神〃。所以,佛學講人人皆具佛性,人人皆是佛,指的是人人皆可認識到一切皆是幻相!
兩千五百年前,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時(圖1…2)說的第一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執著妄想而不能證得。〃簡單解釋說:眾生之所以不能證得大智慧,是因為錯誤地認為妄身為實有,妄想心為實有。因此眾生不斷地在追問到底我是誰,到底是有我的呢,還是無我的,以及生前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的〃幻相中〃的問題。實際上是,外在山河大地、妄身妄心皆是幻相,而又怎麼能夠在幻相中追問是否有個永恆的我或者沒有永恆的我呢?
再用個比喻來說,比如,你在做夢,在夢境中的〃假我〃問:〃我是何時入夢的?我什麼時候會醒來?到底是有一個永恆的我呢?還是有一個斷滅的我?到底有沒有靈魂?我死了以後會去哪裡呢?〃因為是你在做夢,所以在夢境中的〃你〃問的這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因為那個是〃夢境〃——幻有,所以在夢境中的假我並沒有一個靈魂,夢境中的假我也無法感知到自己是何時入夢的,又在何時會醒來等問題。同樣道理,我們所經歷的時間、空間、萬物以及生死,都只是另一場〃夢境〃。因此,幻相中並沒有〃有我無我〃,以及生前死後會去哪裡等問題。
那麼,成為佛有什麼用?或者說,認識到包括外在山河大地、色身、妄心都是幻相又有什麼用呢?下面,看一下佛學的核心精義就明白了。
二、佛學核心精義
首先,佛學內容包括三藏(經、律、論),以及兩千多年以來古代高僧大德對三藏內容的註解和發揮。如果把現存的佛學典籍匯總起來,相信你用一生時間,也難閱其十分之一。那麼在浩若煙海的佛典中,又該如何去了解佛學核心精義呢?實際上,方法是簡單的,即無論佛典有多麼繁雜,都總攝入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中。而《金剛經》又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經義的壓縮和總結。進一步,如果把《金剛經》再進行精煉,就精簡出了一部260字的《心經》。因此,只要瞭解《心經》的精義,就明白佛學的核心精義了